風吹麥浪涌,科技繪新篇。為落實北京農業科技“八項行動”,加快冬小麥優新品種及高產技術在京津冀地區的轉化應用,促進優質特色小麥“產銷一體”訂單農業發展,支撐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和種糧農民收入增加,在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市農業技術推廣站聯合市種子管理站、市農業農村科技發展中心和房山區種植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于近日舉辦冬小麥新品種和高產技術觀摩暨產銷對接活動,來自京津冀三地農業技術人員、種植大戶和相關企業120余人參會,現場意向簽約近萬畝。活動以“地頭觀摩+互動交流”雙線聯動,全景展示優新品種智能化管理,打通產供銷全鏈條,為小麥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優種先行 解鎖現代農業增產密碼
種業筑基助高產,科技賦能新農業。與會者在房山區竇店鎮劉平莊村觀摩了近三年審定且適宜京津冀種植的冬小麥新品種9個,在竇店村觀摩了小麥苗頭品種15個,技術人員講解了品種特性和栽培技術要點,種植戶在田間“看禾選種”。據悉,近年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實行“品種儲備-評價篩選-專員推廣”機制,每年發布10個新穎、豐產、廣適、優質的主推品種,今年主推品種占全市種植面積64.1%,“輪選266”“農大3486”等五個主推品種種植面積位列全市前五。通過政策引導,種植主體因地選種趨勢初顯,在水肥較好地塊,“中麥Z21”等中強筋以上、適宜訂單農業的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同比增長51.2%;在復耕復墾、水肥條件較差地塊,京麥系列雜交小麥種植面積同比增長3.5倍。優新品種應用率提高,農民自留種率降低,良種良技綜合應用,京郊基本消滅了小麥“三層樓”現象,麥田景觀得到明顯提升美化。
高產為核 打造智慧大田全新圖景
數字科技改寫傳統農耕,智慧農業打造全新圖景。房山區竇店村高產攻關田的小麥長勢喜人,示范田從種到收全程專家指導,實現精細化智能化管理,記者在基地看到了新型大型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物聯網自動監測、智能水肥一體機等先進設備,在竇店村打造了“播-管-收”全鏈條標準化智慧化北京樣板田。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周吉紅推廣研究員介紹“今年我們示范應用了高質量整地播種、因墑因苗水肥管理、中后期噴施磷酸二氫鉀等關鍵技術,多次聯合行業專家田間會商,目前小麥畝穗數達到55萬,今年有望再創高產”。
產銷為鏈 搭建資源融合黃金通道
從田間到車間無縫對接,從種植到銷售搭建通道。小麥成熟在即,為了實現豐產又豐收,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從銷售端發力,用市場化思維推動產業發展,組織產銷對接會,搭建種植戶和收購企業的溝通橋梁,會議現場面粉加工、特色小麥和籽種繁育等相關企業代表介紹了相關收購政策,種植戶代表介紹了種植和銷售經驗。籽種、優質麥和特色麥企業代表與種植戶現場簽訂收購協議。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北京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推進北京地區糧食產銷合作的框架協議”,將充分發揮雙方在各自領域的優勢,構建“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共同推進我市糧食產銷融合發展。正高級農藝師毛思帥表示“引導規模化生產主體,對接糧食相關收購企業,從銷售端引導種植端品種結構調整,推動產銷一體”。
一粒優種,萬頃豐饒;一場盛會,三地同頻!共赴“種”領未來、“鏈”動三地的豐收之約!從品種田到智慧田,從田間麥浪到萬家餐桌,京津冀小麥產業正以科技為筆、產銷為墨,共同書寫“種業強、產業興、農民富”的新時代豐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