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媒體記者徐麟 通訊員光子健)春賞油菜花,夏收油菜籽。經歷了油菜花明艷的金黃之后,連月來,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采取“人工+機械”方式進行收割,全市21.9萬畝油菜喜獲豐收,顆粒歸倉。
近日,走進華容區段店鎮中灣村種植大戶汪永良的油菜地,農機手正駕駛收割機在田里穿梭。收割、脫粒、秸稈粉碎……一排排金黃的油菜伴隨轟鳴聲被“吸”進機器,粉碎后的秸稈從機器尾部均勻撒向田間,一畝油菜只需幾分鐘就收割完成,效率之高令人驚嘆。
望著這些顆粒飽滿的高油酸油菜籽,汪永良興奮地說:“今年我種了1000畝高油酸油菜,預計畝產能達到300斤。而且還有收購補貼,光這一項就能增收30萬元。”
“全村共種植油菜3200余畝,今年降雨偏少,土壤干旱,給我們帶來不小挑戰。為此,我們密切監測氣象動態,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全面推進油菜‘一促四防’,保障油菜穩產增收。”梁子湖區涂家垴鎮沙咀村黨支部書記呂仲兵說,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土地拋荒問題,提高了耕種效率,也為村集體增加不少收入。
我市高度重視油菜產業發展,統籌推進油菜生產相關政策的落實,精準發揮資金的示范引領作用,推行政府采購和集中統一供種制度,免費為參與示范種植的農戶提供優質種子,并在施肥、機械作業等種植關鍵環節給予補貼,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圍繞油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引導農戶利用冬閑田、撂荒耕地擴種油菜,鼓勵發展“水稻-油菜”輪作、“高粱-油菜”輪作等高效種植模式,并在生產過程中大力推廣良種、良機、良法,通過選用優質品種、強化病蟲害管理、提高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等方式,確保油菜豐產豐收,農民增收致富。
同時,圍繞“油”“菜”“花”做足文章,將油菜種植與觀光旅游深度融合,油菜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而春日里的油菜花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實現了農業生產與鄉村旅游的雙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