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通訊員 趙永剛 張華
“折合畝產276.0公斤!”5月17日,荊州江陵縣馬家寨鄉金港村,荊州農業科學院聯合江陵縣農業農村局組織華中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湖北省油菜辦公室等單位專家,對一塊1200畝油菜示范田進行機械田間一次性收獲測產。這一測產結果刷新荊州市油菜單產紀錄,比全省油菜平均單產高出約一半,為湖北油菜生產新添一高產樣板。
油菜是我國第一大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我國冬油菜最集中的產區,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85%左右。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倒春寒等極端天氣頻繁發生、油菜根腫病蔓延,生產上急需油菜新品種、新技術。
示范田面積1200畝,選用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王漢中院士團隊選育的油菜新品種“中油雜501”。該品種耐密植,種植密度可達每畝3萬多株,含油量高達50.38%,區試平均畝產213.11公斤,同時具有耐鹽堿、抗病、抗倒、抗寒等多項抗性,曾創下2023年湖北省百畝機械實收產量新紀錄。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發出配套油菜“雙密雙高”栽培模式,包括高密機械化聯合精量播種、油菜全營養緩釋配方施肥、精準化調控旺促壯等技術措施,進一步增強油菜的抗逆性與抗病性。
“原本以為會減產,真沒想到竟然獲得這么高的產量!”田塊主人、江陵縣熠輝土地股份合作社負責人王兵介紹,示范田于去年10月12日播種,先后經歷播種期干旱、越冬期持續干旱、灌漿期大風雨等不利天氣,油菜一度出苗慢、生長緩、倒伏重,好在專家及時指導,對示范田采取噴施油菜專用肥、“一促四防”等管理措施,才化險為夷。
中國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荊州。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荊州綜合試驗站站長陳洪洲介紹,糧油產能提升離不開科學理念和科學技術作指引。示范結果表明,通過“良種+良法+良技”結合,表現出油菜病害發生輕、生長恢復快、產量損失小等突出優勢,可以有效克服極端天氣對油菜生產的不利影響。下一步,該站將聯合農技推廣部門,總結提煉糧油高產經驗,制定科學栽培規程,通過開展培訓,引導廣大農戶進一步提升油菜種植管理的科學理念,確保高產經驗以點帶面全覆蓋推廣,充分發揮荊州市優越的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支撐全省油菜擴面積、提單產、保穩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