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1日,全國設施西瓜優質輕簡化栽培觀摩研討會暨湖北省設施西瓜栽培技術培訓班在湖北省荊門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喻景權、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許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專家周艷虹等專家,與來自全國科研院所、高校及西瓜主產區的代表共聚一堂,共謀設施西甜瓜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會議通過技術研討、成果展示與田間觀摩,推動輕簡化栽培技術與智慧農業深度融合,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西瓜與甜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全國設施栽培占比超60%。然而,連作障礙、生產效能低、品質下降等問題長期制約著產業發展。作為全國設施西瓜產業高地,荊門市和華中農業大學緊密合作,建立華中農業大學荊門產業技術轉化中心。作為入駐該中心的首批團隊,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別之龍團隊聚焦產業痛點,對接雙井劉偉西瓜專業合作社,圍繞雙井西瓜地理標志產品如何提質增效的問題,研發的“三改三提”技術(改棚型結構、改栽培模式、改管理方式,提效率、提品質、提效益)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通過宜機化棚型改造、水旱輪作模式及專用配方肥研發,團隊成果已推廣至全國主產區,為設施西甜瓜連作產區提供了可復制借鑒的示范樣板。
現場,雙井劉偉西瓜專業合作社展示了設施西瓜輕簡化生產的全鏈條創新。通過“五統一分”管理模式(統一計劃、農資、育苗、技術、品牌,分戶種植),合作社種植面積達8000余畝,年產西瓜2000萬公斤,產值8000萬元。其“瓜—稻—菜”周年輪作模式,即春夏種西瓜、夏秋種晚稻、冬種高油酸油菜薹,實現土壤干濕交替,減少病蟲害,有效緩解連作障礙,畝均純收入超1.6萬元,成為“錢糧雙增”的典范。此外,在別之龍團隊指導下,荊門啟兵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入全自動嫁接機、LED補光燈及物聯網系統,構建“訂單育苗+代育服務+技術輸出”體系,推動育苗效率提升30%以上,該公司年育苗量達2000萬株,服務范圍輻射多省,為產業機械化、標準化奠定基礎。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智慧農業示范基地的落地,荊門正成為全國設施農業創新高地。“未來將深化‘六個一’工程,通過品種更新、技術革新與模式創新,讓西甜瓜產業成為荊門強村富民的‘甜蜜事業’。”荊門市委副書記趙少蓮說。
會議不僅展示了設施西瓜產業的技術突破,更凸顯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巨大潛力。會上,喻景權指出,設施農業需與智慧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數字新農具”,推動生產向高效、綠色轉型。
據悉,湖北是長江流域西瓜優勢產區,常年播種面積120萬畝,產量310萬噸,產值60億元,涌現出荊門雙井村“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宜城流水鎮“湖北西瓜第一鎮”等一批西瓜標桿產區,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級領導李宗友表示,當前,西瓜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湖北將強化校地合作,延展產業鏈條,提升品牌價值,推動將西瓜產業的自然優勢、技術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競爭優勢和品牌優勢,助力湖北打造“新時代魚米之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