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北京市順義區北石槽鎮食為先生態農業園,一壟壟綠油油的韭菜整齊排列,長勢喜人。伴著陣陣韭香,來自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的專家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場綠色低碳有機農業提升科普活動,把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傳播到田間地頭。
“今天算是來著了,不光收獲了美味的韭菜,還學到了許多有趣的綠色低碳有機農業知識。”市民王偉說。
專家們圍繞多個專業又有趣的主題與大家互動,讓游客們了解到有機農業中病蟲害防治、品種特色、農產品加工等多方面知識,增強對綠色低碳有機農業的認知,對有機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模式有了更直觀、深刻的感受。
據了解,為扎實推進首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今年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范與生產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聚焦各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推進包括綠色低碳農業提升行動在內的“八項行動”。該方案提出在未來3~5年內,將完善全市的農業科技和生產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果和聯農帶農效果,有效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發展。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王守現介紹,由韓平研究員牽頭的綠色低碳綜合應用場景聚集了研究所優勢團隊資源,以“八大行動”為依托,加強技術研發與創新,不斷完善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為更多農業園區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助力北京市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食為先共享農莊作為綠色低碳農業提升行動的綜合應用場景示范基地,憑借先進的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有機、高品質果蔬產品。
“經過近5年的精心耕耘和探索,有機韭菜已成為我們的招牌。”食為先生態農業園負責人鄔春芳介紹道,園區全程運用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主推的病蟲害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結合多種生產模式,實現了優質有機韭菜的周年穩定供應,建成了全市面積最大的露地有機韭菜田。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依托‘八項行動’,圍繞生產基地實際需求,認真開展技術示范工作,提供更多‘榫卯’式精準對接服務,切實解決科技成果落地應用難題,助力北京農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成果轉化與推廣處鄒國元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