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5年新季小麥全面登場也就不到2個月的時間了,小麥市場會如何運行,我們應該如何操作?本文是寧夏老師對當前市場的深度分析之作,為回饋中華糧網的朋友們的長期支持,本文不選擇收費閱讀,如覺得有所收獲并有余力,歡迎文末打賞作者。
2024年新季小麥自登場至今,雖然說政策利好不斷,但總體價格走勢卻非常遺憾地只能用“積弱難返”這四個字來形容。盡管期間的部分時段也出現過幾輪反彈,然而無論是反彈高度還是持續時間,都顯得非常弱勢,實在無法提振市場信心。
筆者之前在《2024年度小麥市場回顧及2025年小麥市場研判》一文中對2024年小麥市場回顧描述的比較多,因為時間節點的原因,對2025年小麥市場研判著墨較少,而時下距離2025年新季小麥全面登場也就不到2個月的時間了,那么對于當前的小麥市場,我們應該如何操作?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才能讓贏面更大一些或者說避免犯錯呢?筆者依然用老套路,就當前小麥市場的供需結構情況總結以及對未來小麥市場的供需結構預判來做以下分析,以供朋友們參考。
一、2025年以來小麥市場價格運行軌跡
進入2025年后,小麥市場價格依然沿襲上年度的弱勢,震蕩下跌成為主基調,春節前后雖有一波像模像樣的反彈,甚至激發了部分市場主體對小麥后市的信心恢復,然而期待的小陽春卻是非常短暫。
進入3月份以后,在滿足了架空期要求的政策性儲備小麥爭先恐后地輪出銷售壓力下,小麥市場不僅將之前的反彈幅度全部抹去,甚至大有再度震蕩盤整尋底的態勢。不僅政策性小麥儲備企業開始認輸,多數區域的政策性儲備小麥的輪出銷售底價開始不斷地下調,以價換量的低姿態非常明顯,同時本來就如驚恐之鳥的渠道庫存也在被折磨了太久時間后,絕大多數也開始繳械投降,認賠出局。
按這個邏輯來說,小麥市場價格再破前低,應該沒什么問題。然而戲劇化的是,進入4月中旬后,在各級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壓力不減,渠道庫存繼續出局的不利市場環境下,小麥市場價格居然再一次啟動了反彈走勢,而且無論是反彈幅度和持續時間都較春節前后那一輪要強悍許多,實在是令多數市場主體大跌眼鏡。
二、2025年小麥市場價格兩次反彈的推動因素
春節前后的小麥市場價格反彈,筆者以為有三個需求段放大推動因素:
1、春節消費市場提振效應:自2024年新季小麥以來,面粉加工企業一直維持著低庫存策略,畢竟在弱勢市場環境下買方是掌握著絕對市場話語權的,即便是低庫存也不用擔心采購壓力問題。而春節消費市場的提振即便不如常年,但面粉加工企業也需要進行一定數量的庫存準備和庫存補充。
2、小麥替代玉米飼用需求放大:進入2025年后,玉米市場價格持續上行,而小麥市場價格則是震蕩盤跌,玉米和小麥兩者之間的價差不斷收縮,從而導致了小麥替代玉米飼用性價比的再度出現,且可替代區域從南到北不斷擴大,同時出于對玉米市場價格后市繼續上漲的擔心,部分頭部飼料企業對小麥的遠期采購數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放大。這對于小麥市場而言,這已經是半年多來都沒出現的新增需求了。
3、中央儲備糧小麥輪入采購需求旺盛:進入2025年后,雖然各級政策性儲備小麥的輪出銷售依然在搶跑,但以中央儲備糧為代表的部分政策性儲備企業同時也在積極入市采購2024年產小麥,同時購銷雙向的輪入采購部分年份也全部是2024年產,那么這不僅對于2024年產小麥的結轉庫存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作用,也緩沖了部分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對市場供應段的壓力。
那么進入3月份后,春節消費提振效應已經消失,面粉加工企業庫存回補完成,玉米市場價格也在出現了階段性見頂,玉米和小麥的價差再度擴大,市場主體對玉米后市預期產生了分歧,春節前后備貨相對充足的集團性飼料企業對小麥的采購意愿也開始下降,同時政策性儲備企業對小麥的輪入采購年份要求也逐步開始轉向2025年新產季小麥,購銷雙向交易輪入部分的年份要求更是從2月份就開始出現了大的改變。那么春節前后小麥市場反彈的幾個推動因素已經全部和部分缺少,其反彈力度和持續時間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當前小麥市場價格反彈,筆者認為同樣也有三個推動因素:
1、雖然時下距離2025年新產季小麥全面登場已不到2個月時間,距離湖北和長江以南的新產季小麥登場更是不到1個月的時間了,小麥新增供應的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從政策面對小麥市場持續發出的信號和慣例來看,進入6月份后,不僅各級政策性儲備小麥將進入密集輪入時間段,而且無論是增儲收購還是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相信至少會觸發一個政策出現。
從之前相關部門發布的2025年國標三等小麥的最低收購價來看,國標二等收購價為2420元/噸,結合近期多區域各級政策性小麥儲備企業對2025年新產季小麥的預采購成交情況來看,成交價格也是圍繞著2400元-2450元/噸區間運行的,那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于2025年新產季小麥的開秤價和階段性運行區間,市場已基本形成了共識。而從小麥的常年價格走勢圖來看,即便是豐產年份,至少在6月-9月這個時間段,小麥在各類型政策性儲備輪入收采購的支撐下,也鮮有下跌的機會。那么結合當前小麥的市場價格位置,應該說是持平于甚至低于2025年新季小麥的預期價格,如果考慮到低水份和加工品質較好的因素,性價比其實更高一些,現階段對于小麥市場而言這屬于確定性因素。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2025年新產季小麥的產情目前依然存在著變數,尤其是品質方面,這個屬于不確定因素,如果新季小麥產情出現問題的話,當前小麥市場價格成為階段性底部將會更加扎實,甚至說行情的起點。那么在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之間如何做選擇,相信對于剛需性的面粉加工企業來說,應該也屬于明牌。3月下旬筆者在華瑞集團交流匯報以及與部分頭部面粉加工企業交流時,也提出過備貨建議。而從本輪反彈的主導區域和高價標段也可以成交來看,高品質的小麥雖然價格較高,但市場接受度也正在提高,相信出手的應該是面粉加工企業,而不是追求低成本替代的飼料加工企業。因此這種避險式的提前備貨需求應該是主導本輪小麥市場價格反彈的最重要推手。
2、玉米市場價格雖然在3月份出現了階段性見頂,但對于玉米后市,市場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分歧,關稅風暴雖然并沒有直對玉米和小麥市場構成直接利好,但間接性的傳導作用也導致玉米市場價格處于震蕩狀態,結合3月份到4月中旬小麥的低價運行,以及豆粕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小麥替代玉米飼用的性價比已再度形成,小麥替代飼用大有卷土重來之勢。
3、近段時間,小麥主產區,尤其是最先登場的湖北、豫南區域的干旱天氣對新季小麥產情的影響開始顯現,干旱因素導致減產的話題也有所發酵。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近期在出差途中也重點對安徽小麥核心產區宿州市的新季小麥產情做了一番調研,經過了前幾天的一場雨后或者是因為具備澆灌條件,雖然從表像上看干旱情況并不太嚴重,但絕大多數地塊小麥的株高和穗長確實要比常年短一些。和農技人員交流中了解到,2025新產季冬小麥生育期內平均氣溫高于常年,早熟有加上持續干旱天氣,單產下降應該已是定局,只是下降幅度有多少而已,考慮到播種面積穩定,那么對總產量也會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這種對新季小麥產情大范圍減產的憂慮不僅使得部分已認輸出局的小麥渠道庫存主體再度萌發惜售情緒,而且政策性小麥儲備企業也不再像之前那樣為確保成交持續下調輪出銷售底價,部分區域的輪出銷售底價甚至有所上調。這種產情預期導致購銷雙方情緒的轉變也是本輪小麥持續性反彈的一個支持因素。
由此來看,盡管當前政策性儲備采購輪入對結轉庫存的消化數量已大幅下降,對小麥結轉庫存市場價格的支撐力度也正在持續弱化,但作為小麥最主流消費渠道的面粉加工企業提前備貨和避免性備貨是觸發本輪小麥市場價格反彈的最主要因素,但我們要注意的是既然屬于備貨需求,自然就是建立在價格具備誘惑力的基礎上,若是價格超過預期,那么這種備貨觸發的需求數量也會有所減少。
而就新季小麥產情而言,部分區域單產下降雖然已成事實,但下降幅度和減產范圍依然屬于變數,同時考慮到玉米市場價格依然處于震蕩盤整期,目前并不具備大的上漲基礎,對小麥市場價格的推動作用也將有限。
由此基本可以判斷,現階段小麥市場價格受產情憂慮因素和面粉加工企業備貨影響,將會保持溫和向上的態勢,但我們切切注意,政策性儲備小麥輪出銷售和渠道庫存出局的供給壓力依然沒有減輕,2024年產小麥的結轉庫存壓力同樣存在,因此在產情依然不能下定論的當前,期待小麥出現大的上漲行情也是不切實際的。
三、現階段小麥的操作策略
1、政策性儲備企業:結合2025年新產最低收購價啟動或是繼續增儲的可能性極高,目前預采購的成交價無疑具備相當的吸引力,無論是從價格因素還是對天氣風險因素的回避,現階段可優先考慮預采購和購銷雙向操作。
2、面粉加工企業:應考慮未來政策性儲備小麥密集采收購對新季小麥市場開秤價及階段性價格影響因素,以及小麥新陳差的性價比,資金充足的現階段可選擇品質類小麥提高加工庫存天數,同時重點關注產情變化情況,利用自有倉庫調節庫存量。資金相對較弱的則可以考慮參與免息期和免存期較長的政策性儲備輪出銷售競價交易。
3、飼料加工企業:玉米市場雖暫時休整,但依然具備向上的動力,現階段小麥無疑是最好最優的替代品種,建議合同鎖定新麥登場前的頭寸,對新麥產情變化的風險需要重點考慮產量的變化因素,無須過多考慮質的變化因素。
4、貿易型企業和貿易商:作為非剛需,建議根據自身條件控制好頭寸,參與免息期和免存期較長的政策性儲備輪出銷售競價交易,但需要排除貪念,加快流通速度,耐心等待新季小麥產情的明朗化,不宜盲目投機天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