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利用天津地區有限光熱資源,實現我市鮮食玉米高質高效生產,確保鮮食玉米 “上市早、品質優”,切實抓好鮮食玉米播種和田間管理,增加種植者收益,滿足市民的消費需求,特制定2025年鮮食玉米種植技術指導意見。
一、因地制宜,適度規模
鮮食玉米直接收獲新鮮果穗,適宜采收期相對較短。為降低市場波動風險,提高種植效益,要精準市場定位,選定優勢區域,確定適宜生產規模。要堅持市場導向、以銷定產,根據市場預期和加工能力確定種植面積,防止盲目跟風種植。
二、精細整地,機械播種
(一)地塊選擇。選擇土壤肥沃,水利基礎設施齊全,排灌方便,質地適中的壤土。地力基礎為有機質≥10g/kg,全氮≥0.5g/kg,有效磷≥10mg/kg,速效鉀≥75mg/kg。播種前精細整地,做到土層深厚,上虛下實。
(二)高質量播種。早春地膜覆蓋播種。根據天津市氣候條件,于3月中旬~4月初采取地膜覆蓋播種,6月下旬~7月上中旬采收。推廣機械播種,等行距種植,2米寬的地膜種植3行,行距0.5~0.6米,株距0.3~0.4米。為節約用種,采取單穴單粒播種方式,甜玉米用種0.5~0.75公斤/畝,糯玉米用種1~1.25公斤/畝,甜玉米播深3厘米左右,糯玉米播深5厘米左右。隨播種噴灑除草劑,之后覆蓋地膜。播種后,在玉米4~5葉時選擇晴天無風天氣,及時破膜放苗,檢查出苗情況,如發現有缺苗現象,應立即催芽補種或帶土移栽,同時用土封嚴膜孔。注意將膜壓實,防止大風揭膜。
早春地膜鮮食玉米采收后,及時直接播種夏茬,時間控制在7月中旬以前。播種方式、留苗密度等與上茬地膜玉米相同,采收期為中秋節和國慶節前后。
三、優選品種,隔離種植
(一)品種選擇。根據生產和市場需求,科學選用優良品種和優質種子。選用已通過國家審定或省級審定,并經過多年廣泛種植得到生產檢驗和市場認可的品種。
目前生產上常用的甜玉米品種:“金冠218”“綠色先鋒”等;糯玉米品種:“萬糯2000”“京科糯2000”“天貴糯932”等;甜加糯品種:“潤甜糯618”“農科糯336”等。
(二)時空隔離。鮮食玉米以優質甜、糯玉米為主,品質與風味獨特。為防止品種間因花粉直感串粉,影響果穗商品性狀和品質風味,采取時間或空間隔離,即與其它玉米空間隔離300米種植,或錯期播種20天以上。
四、合理密度,適當偏稀
鮮食玉米主要是在乳熟期收獲鮮果穗,果穗大小和均勻度、整齊度是影響其等級率、商品性和市場價格的重要因素,根據生產條件、土壤肥力、品種特性、管理水平等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宜稀不宜密,不可盲目增密。一般每畝3000~3500株為宜,確保果穗授粉充分、結實良好、籽粒飽滿,提高果穗等級和商品性。
五、科學水肥,綠色防控
(一)水肥運籌。根據品種特性和生長發育規律,科學肥水管理。適墑播種,以確保播種和出苗質量,提高群體整齊度。為保證品質應注重使用有機肥或農家肥,一般施優質有機肥1000~1500公斤/畝。播種時注意種、肥隔離。施肥應適當前移。關鍵生育期如遇旱應及時灌溉,防止因缺肥水而出現果穗禿尖等問題。底施玉米配方肥30~35公斤/畝(養分含量≥45%),硫酸鋅1~2公斤/畝。
小喇叭口期和吐絲期,根據植株長勢適量追肥。生育中期特別是抽雄散粉前后20天內如土壤墑情不足,需及時補水,以保證產量和品質。避免因水肥不足而導致禿尖、癟粒等嚴重影響果穗商品品質的情況。鮮食玉米對澇災比較敏感,遇澇災應及時排水,中耕松土,促進玉米根系正常生長,防止農田長時間淹泡或漬害而傷根。
有條件的地區,應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二)生物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綠色防治的原則。采取赤眼蜂、Bt菌劑防治等生物防治技術及時防治玉米螟,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特別是采收前15天內禁用農藥。提高果穗商品性,確保食品安全。
六、適時采收,綜合利用
適宜采收期,甜玉米一般是在授粉后第18~23天,糯玉米在授粉后第20~25天,甜加糯玉米介于兩者之間,但也會因不同品種和種植季節而有差異。授粉后應及時聯系收購商,提前做好預售計劃,注意觀察籽粒灌漿進度適時采收,以免影響品質。
生產上一般掌握玉米花絲稍干,果穗尖端部呈白色,微帶黃色或者淡黃、淺綠色,果穗手握緊實,用指甲掐玉米粒有豐富乳汁外流,味甜鮮嫩時采收。采收后,及時上市銷售或加工處理,產地直接銷售應在5小時以內,避免太陽暴曬。果穗保鮮銷售,應盡早進行冷藏保鮮,持續供應市場。近距離運輸采用塑料袋包裝保鮮,遠距離用集裝箱低溫冷藏保鮮銷售。
鮮食玉米秸稈有較好的營養價值,是牛羊等草食牲畜的優質飼料,秸稈可用于青貯飼料,進一步提高全株利用率和生產附加值。果穗采摘后可保留秸稈在地里面繼續生長一周左右時間,光合產物可增加莖稈和葉片中的含糖量,提高青貯飼料的營養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