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選種子
1. 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氣候、土壤條件及種植目標(如鮮食、飼料、加工)選擇審定推廣的優質抗逆品種(如抗病、抗旱、抗倒伏)。
2.人工篩選
剔除破損、霉變、畸形及雜質,保留籽粒飽滿均勻的種子;可借助風力或鹽水(濃度10%)浮選,去除癟粒。
二、曬種處理
作用:可以有效殺滅種子表面的病菌,激活種子酶活性,促進后熟,打破休眠,減少種皮帶菌,提高種子出高苗率。
方法:播種前選晴天攤曬2-3天,厚度3-5厘米,避免水泥地高溫灼傷種子,定時翻動。
三、浸種催芽
1.溫水浸種
浸種能刺激種子增強新陳代謝作用,提高種子活力,播后出苗快且齊壯。可用55℃溫水浸泡6-8小時(自然降溫),軟化種皮,促進吸水萌發,適用于春播低溫地區。冷水浸種方法:把種子放入清水中,水量以浸過種子為宜,浸泡12~24小時后撈出。
2.藥劑浸種
可以使用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2小時,預防黑穗病、絲黑穗病。注意控制時間,避免藥害。
四、藥劑處理(拌種/包衣)
1.化學拌種
殺蟲劑:吡蟲啉、噻蟲嗪等防治地下害蟲(金針蟲、蠐螬)和苗期蚜蟲。
殺菌劑:苯醚甲環唑、戊唑醇預防莖基腐病、絲黑穗病。
調節劑:蕓苔素內酯增強抗逆性,促進根系發育。
2.生物制劑
枯草芽孢桿菌、木霉菌等生物菌劑拌種,抑制土傳病害,適合有機種植。
3.種衣劑包衣
選用成膜性好的懸浮種衣劑(如噻蟲嗪·咯菌腈復配劑),實現藥肥一體化。
五、發芽試驗
隨機取100粒種子,溫水浸泡后置于濕潤紗布上,25℃環境中觀察發芽率。若低于85%,需調整播種量或更換種子。
注意事項:
自留種需嚴格消毒,商品種若已包衣,避免二次處理。
2.藥劑處理時穿戴防護用具,按推薦濃度使用,拌種后陰干再播種。
3.浸種后需及時播種,避免高溫高濕環境導致種子霉變。
4.春播區若地溫低于10℃,建議結合地膜覆蓋提升出苗率。
通過系統化處理,可有效降低田間缺苗風險,為高產穩產奠定基礎。實際操作需結合當地植保部門建議,針對性調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