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擔保難題是制約種業企業進一步壯大發展的瓶頸所在。近日,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計劃財務司聯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向種業企業推介全國首個種業振興專項信貸產品“種業振興貸款”。四川是全國種業大省、全國三大育制種基地之一,“種業振興貸款”目前在四川落地情況如何?能否解決四川種業企業融資難題?2月8日,記者采訪了相關業內人士對此問題進行解答。
據了解,作為全國首個種業振興專項信貸產品,“種業振興貸款”主要面向種業陣型企業,資金支持范圍涵蓋種業上游品種研發培育、中游種子生產加工、下游種子推廣應用等環節,精準對接種業領域融資需求。
事實上,早在2022年,中國農業銀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簡稱“農行四川分行”)向四川國豪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000萬元,成為全國首單“種業品種權質押貸款”,以“農作物品種審定證書”產生的收益作質押,在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擔保登記公示系統登記設立質權后,向種業企業發放的質押貸款。在破解種業企業融資難題上,四川先行做了探索。
該行相關負責人透露,“種業品種權質押貸款”產品自投放以來,已向四川省育繁推一體化、行業信用評價等級AA級以上等5家種業重點企業投放貸款1.13億元。“和市面上其他貸款產品相比,這款貸款產品貼近種業實際融資需求,可操作性更強,市場接受度較高,實現了銀行和種業企業雙贏。”
“時間長、利率低是政策性貸款產品的優勢。”四川省種子協會秘書長劉勇認為,對于種業企業而言,最關鍵是要解決擔保的難題。“如果用品種收益權或是流水擔保,是比較受種業企業歡迎的擔保方式,已經有相關銀行推出了相關產品,如果是用固定資產擔保,基本不在種業企業考慮范疇之內。”
這也反映出種業企業當前的融資困境,品種作為其最核心、最有價值的資產,無法被金融機構認可。
記者從多家省內種業企業處了解到,對于農發行新推出的“種業振興貸款”產品持認可態度,“多了一個融資渠道”,但因相關政策不明朗,多數受訪種業企業持觀望態度,“關鍵在于該產品是否能解決擔保難題,以及種業企業要結合自身發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