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堡村黨支部書記黃貴玉介紹,該村曾有過多年雜交水稻種子繁育歷史,但因缺少技術,產量偏低,并未形成產業。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結對幫扶下,這里的水稻科研育制種已初見成效,先后篩選出10多個水稻新品種,品種質量、產量有了雙提升。
今年9月,來鳳縣舉辦2024年種業發展研討會,強調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生產和服務能力,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如今,來鳳全縣水稻制種面積達1.5萬畝,與多家大型種子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形成連片水稻育種產業帶,吸引5000多戶農戶參與,每年生產優質良種200萬余公斤,目前已通過湖北首批省級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水稻良種繁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良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藤茶本是生長在大山中的野生植物,如今發展成為來鳳縣又一特色支柱產業。來鳳藤茶集團執行總經理劉劇介紹,1996年,來鳳縣大河鎮鄉村醫生向班貴發現了野生藤茶的潛在商業價值,并與農業專家一道開始進行藤茶“野轉家”馴化試驗。2003年,向班貴和專家團隊開展的藤茶仿野生栽培與加工技術研究通過成果鑒定,選育的新品種“鳳鳴藤茶”通過審定。自此,來鳳縣開始大面積人工種植藤茶。
來鳳縣做好藤茶種源保護,制定藤茶種質資源技術規范,推進藤茶種質資源標準化整理,建立藤茶種質資源鑒定評價體系,高標準建設來鳳藤茶種源苗圃基地和來鳳藤茶實驗示范對比園。如今,在來鳳縣藤茶集團三合片區藤茶基地中,各種藤茶新品種正在培育、新栽培模式正在探索。正是通過從繁種育苗、零星種植到成片發展、精深加工各個環節的優中選優,多年來,來鳳藤茶逐漸形成近10萬畝種植面積,帶動2萬余農戶增收。
黑豬,是對大部分黑毛土豬的統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品質好、風味佳的土豬肉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向官杰選用的本土黑豬品種就有“硒都黑豬”。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畜牧所研究員彭先文介紹,“硒都黑豬”是湖北省近30年來首個通過國家審定的生豬新品種,入選2023年全國農業主導品種,同時在生豬領域唯一入選2024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產品。其肉質優良、繁殖性能好、耐粗好養。10多年前,這個品種就是從來鳳縣起步開始選育研究的。未來發展中,來鳳將進一步持續提高該品種的性能和品質,更好滿足市場需求,積極擴大產業規模。
來鳳縣副縣長向峰介紹,2024年,來鳳縣申請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鄉村振興項目,將緊緊圍繞主導產業做文章,以大力發展藤茶、黑豬等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為支點,發揮品種、品牌、品質優勢,完善從種子到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建設。同時,要繼續加快農業種養與來鳳鄉村紅色文化旅游有機結合,實現資源要素集聚高效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