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專家前往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對大豆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示范區的高油大豆品種“赤豆5號”進行了現場實收測產。經過嚴格測產核定,該品種的畝產量達到了297.3公斤,成功創造了全市大豆的高產新紀錄。
大豆作為我國的重要農產品,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為了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國家明確提出了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旨在通過多途徑擴大種植面積,確保大豆的豐產豐收。“赤豆5號”自2019年獲得國家農作物新品種保護權以來,便展現出了強大的增產潛力。
據了解,“赤豆5號”自2021年起,便配套了節水、“減肥”和機械化栽培技術,在示范推廣中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其示范推廣面積已超過300萬畝,并連續入選了2023年和2024年自治區的農牧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
在大板鎮的大豆重大技術協同推廣示范區,技術負責人張嵐詳細介紹了今年的大豆種植情況。示范田面積為150畝,全部選用了高油大豆品種“赤豆5號”,并采用了膜側播種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這種技術用50厘米的地膜代替傳統地膜,結合自主改裝的專用膜側播種機,在保溫保墑的同時,確保了出苗齊全,還節省了放苗的工序。此外,結合精準施肥與化控技術,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得到了充足的養分供應,才能實現高產和高效益。
專家組在實地察看后認為,示范基地內的大豆長勢整齊、結莢較密、苗齊苗壯。盡管大豆在開花結莢期間遇到了低溫和寡照等不利氣象條件,但“赤豆5號”仍然取得了高產成績。這表明膜側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模式能夠充分發揮優良大豆品種的產量優勢,具有明顯的增產增收效果,適合在赤峰及同生態類型區進行推廣應用。
單產提升是保障糧食豐產穩產的重要途徑,也是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巴林右旗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持續推廣采用大豆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技術等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通過配套精細整地、導航精量播種等多項技術措施,讓大豆在生長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和呵護。
據統計,今年巴林右旗共種植大豆13.85萬畝,其中應用高產高效種植技術的面積達到了2.1萬畝。下一步,巴林右旗將繼續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糧食安全生產為主線,抓好品種創制、種質創新、產量提升、面積落實和集聚發展。通過良種、良技、良法、良管等多方面技術供給,進一步挖掘連片生產田的增產潛力,為糧食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