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查苗補苗
對缺苗斷壟的地塊及時做好補苗補種工作。補苗的最佳時間是一葉一心或二葉一心時。補種時間越早越好,可以先將種子在溫水中浸種5-6小時,促進種子吸足水分,然后開溝播種。對于補種困難的地塊,可以在小麥三葉期后進行疏密補缺,進行移栽。移栽時要注意栽植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節”為宜。移栽后要踏實土壤,澆水后用土覆蓋,保墑防板結,促進早發趕齊。
(二)冬前化除
堅持“封殺結合、以封為主、科學用藥”的防除策略,播后芽前墑情適宜時,封殺化除。冬前小麥3葉后大部分雜草出土,雜草較易滅殺,一次防治基本能夠控制麥田草害,對后茬作物影響小,要抓住冬前這一有利時機根據草相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冬前化除務必要避開寒潮來臨前用藥,掌握在“冷尾暖頭”、氣溫適宜時打藥,并嚴格按照農藥標簽上的推薦劑量使用,防止藥害發生。
(三)適時鎮壓,控制旺苗
播種過早的麥田容易出現旺長的情形,可通過鎮壓控制徒長。鎮壓可壓碎土坷垃,彌補土壤縫隙,利于保墑保溫,提高麥苗的越冬能力。鎮壓對一般田塊來說具有促根增蘗的作用;對旺長田塊,能促進主根粗壯,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土壤過于濕潤、鹽堿地和沙土地,播種過深或者麥苗過弱的,不宜進行鎮壓。
(四)冬灌
冬前田間持水量低于80%,且有水澆條件的麥田,都應進行冬灌。起到能穩定地溫、防止凍害死苗,沉實土壤、粉碎坷垃,消滅越冬害蟲,壓堿改土等作用。旺苗應適當推遲冬灌,弱苗應適當提前灌水。
(五)及時追肥
小麥在2葉期左右,對基肥施用量不足的田塊,要及時補施苗肥促苗早發,一般基苗肥應達到總施肥量的50-60%;對因施肥不勻造成生長不平衡的田塊要盡早追肥促平衡生長。對分蘗不足的田塊,要及時追施壯蘗肥。對秸稈還田量大、麥苗發黃嚴重的田塊,盡快施用復合肥或速效氮肥,促弱轉壯。
(六)防災減災
提前預防或災后補救,促進麥苗恢復生長,減輕損失。播后遇雨及時破除板結;冬前地有龜裂及時通過耙耱或鎮壓等方法彌補裂縫,防凍保墑;旺苗田采用控制水肥、冬前鎮壓等蹲苗措施,促下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