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部分秋延遲蔬菜進入坐果期,果實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蔬菜的品質。然而,忽冷忽熱天氣為各種果實病害發生提供了有利環境條件。本期《設施農業》為大家梳理總結常見的果實病害,幫助種植戶在生產中注意提前預防和加強管理。
辣椒爛果 當心炭疽病高發
椒類炭疽病主要危害將近成熟的椒類果實,是辣(彩)椒生長中的常發病害,果實染病,先出現濕潤狀、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現明顯環紋狀的橙紅色小粒點,后轉變為黑色小點,天氣潮濕時溢出淡粉紅色的粒狀粘稠狀物,天氣干燥時,病部干縮變薄成紙狀且易破裂。病菌發育溫度范圍為12℃-33℃,相對濕度大于95%時,最適宜發病和侵染,空氣相對濕度在70%以下時,難以發病,通常病菌侵入后3天就可以發病。
防治愈炭疽病,建議管理中做好以下幾點:
合理澆水。澆水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適當減少澆水量,勤澆,避免一次性澆水過大,增加棚內濕度。下雨天,要及時關閉風口避免雨水進棚,不下雨時即使陰天,也要及時加大風口排濕,尤其是中午前后,除了要大敞風口,還要覆蓋遮陽網,避免棚內溫度突然升高,形成高溫高濕環境。
及時摘除病果。發現病果要及時摘除并帶出棚外,特別是遇到陰雨天氣,植株光合作用強度不大,產生的有機物有所下降,發現病果更要及時摘除,減少營養消耗,避免健康果實營養不良產生畸形,同時也降低病原菌的侵染幾率。
合理噴施藥劑。如選用嘧菌酯、咪鮮胺、精甲霜·錳鋅、烯唑醇等,間隔5-7天,連續噴施2-3次。有條件的菜農可選用霧化效果好、用水量少的噴霧器,盡可能地降低棚內濕度。當然,用藥時,也可以混用功能性葉面肥,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增強植株的抗病性。
茄子爛果病害多 認清病害對癥施治
隨著天氣轉冷,棚室通風時間受限,棚內濕度變大,茄子爛果現象開始發生。哪些病害會導致茄子爛果?
茄子掉蛋 綿疫病所致
“茄子掉蛋”就是常說的綿疫病,是茄子主要病害之一。進入結果期,果實發病最嚴重,開始果面出現水浸狀圓形斑點,邊線不明顯,稍凹陷,黃褐色至黑褐色,病部果肉呈黑褐色腐爛狀,在高濕條件下病部表面長有白色絮狀菌絲,病果容易脫落或干癟收縮成僵果,常常會從果萼處脫離掉落。與菌核病相似,都有白色的菌絲,兩者區別之處在于菌核病的菌絲濃密,后期擰結成核,而綿疫病的菌絲較為稀疏。
防治茄子綿疫病造成的爛果。首先是加強管理,除了放風降濕,建議采用高壟栽培,澆水時不要大水漫灌,生長期間要及時中耕松土,整枝打杈選擇晴好天氣,并摘除底部老葉、黃葉、病葉,增加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也減少養分消耗。其次是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施氟吡菌胺或氟啶胺、氰霜唑等,發病嚴重時可選用37%烯酰·吡唑酯+30%壬菌銅(注意烯酰·吡唑酯不能與葉面肥混用),或60%代森錳鋅+9%烯酰嗎啉+6%苯噻菌胺。
茄子臭爛當心茄子細菌性軟腐病
茄子果實腐爛,呈水狀,聞上去一股惡臭味,這是茄子軟腐病危害果實,病原菌主要從傷口或自然裂口侵入,侵染后呈水漬狀,無霉層產生,惡臭味較重,該病原菌適應性廣,在2℃-40℃的條件下均能生存,特別喜高濕的環境。預防軟腐病,建議加強以下兩方面的管理:
清除病果、減少傷口。發現病果后要及時摘除,并將病果全部帶出棚外深埋;避免陰雨天氣摘果和整枝打杈,減少人為傷口;晴天時及時噴灑殺蟲劑,減少病蟲為害造成的傷口,切斷病菌的侵染途徑。同時要想方設法降低棚內濕度,創造不利于發病的環境條件。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中生菌素、銅制劑、葉枯唑等藥劑,發病嚴重時可選用氯溴異氰尿酸+喹啉銅,或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百菌清+琥膠肥酸銅,或春雷·王銅。
水爛茄子 茄子菌核病
茄子發生水爛的情況比較常見,通常發病后茄子還掛在枝上,用手一捏就淌紅水。這種“水爛茄子”傳染較快,尤其是濕度相對較大的前臉處,發病會格外嚴重。該病在低溫高濕易發病,建議管理時注意兩點:
加強通風排濕。既然濕度高是該病害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要采取相關措施來降低棚室的濕度。溫度降低后,棚室放風時間會逐漸短,若白天如果通風不及時,很容易導致棚室內濕度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需要特別注意通過通風來降低棚室內的濕度,即白天晴好天氣要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澆水時要遵循小水勤澆的原則,盡可能地降低棚室濕度,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操作行內可以鋪一些稻殼或廢秸稈,降低空氣濕度,保持土壤濕度,疏松土壤。此外,要及時整枝摘葉,去掉老葉,使果實四周空氣流通。
藥劑防治。在加強日常管理的同時還需要采取藥劑預防。一旦發現得病植株,建議及時摘除病果或病葉,發病嚴重的建議將植株拔出,集中帶出棚外處理。在日常要定期噴施藥劑防治,發病輕時可選用乙烯菌核利、嘧霉胺、氟啶胺、腐霉利等,當病害較為嚴重時,可選用以下復配配方:菌核凈+啶酰菌胺;或氟啶胺+丙森鋅;噴藥時注意要全面、均勻。
番茄果面“長斑”早防瘡痂病
瘡痂病是秋季番茄的常發病害,是一種細菌性病害,近年來秋延遲茬口的番茄發病嚴重。果實主要是幼果和青果受害,初期為四周高中間凹陷的白黃色小圓點,后中間凹陷呈暗褐色或黑褐色隆起環斑,呈瘡痂狀是該病的重要特征。預防瘡痂病,避免番茄果面“長斑”,建議抓好以下管理:
切斷傳播途徑。因病菌可通過澆水以及葉片或果面上凝結的露水進行傳播,建議管理中除了適當減少澆水次數,還要注意降低棚室濕度,如加大通風,操作行鋪設碎秸稈吸濕、排濕等,以減少葉片和果面的結露,控制病害的發展。
減少病菌的侵入途徑。瘡痂病是細菌性病害,可通過傷口侵入,要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整枝打葉等農事操作。晴天進行整枝打葉后,建議將病殘體帶出棚室深埋或燒毀,減少菌源,并及時噴藥防病,如甲基托布津、甲霜靈、春雷霉素或中生菌素等殺菌劑進行噴霧,防止病菌從傷口處侵染。
三是及時藥劑防治。發病后,建議選用以下配方:80%乙蒜素5毫升+3%噻霉酮15克+5%甲殼素水溶肥30-50毫升(灌根使用),50%氯溴異氰尿酸30克+2.1%丁子·香芹酚25毫升(葉面噴施)。
(本版內容由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董文蘭 參考《北方蔬菜報》《中國蔬菜》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