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一近日的走勢再次印證了那句話——久盤必跌,在4300點附近盤整了兩周多后,期價出現斷崖式下跌,頃刻間墜落至四年半低位。
市場大幅下跌的原因是什么?新季國產大豆收獲情況如何?豆一供需面是否會更加寬松?豆一階段性底部被擊穿,如何評估短期內走勢?存在回升空間嗎?
● 豆一突然暴跌,期價一舉跌破四年半低點,市場大幅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研究員 向博:種植面積維持高位疊加單產預期較好,新作產量供應預計壓力較大,而且中儲糧、九三集團、黑龍江省儲和地儲接連大量拋售陳豆,供應端持續寬松,需求端則一直回暖緩慢,供強需弱格局下,疊加中秋期間黑龍江早熟大豆開秤上市,毛糧收購價在2.1元/斤左右,且有繼續走低跡象,與去年2.5元/斤的開秤價相比,明顯大幅下跌,期價開市后補跌。
宏源期貨大連分公司財富管理事業部研究員 劉勝男:首先是2024年度全球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再創新高,經濟下滑,需求減少,從而導致整體上屬于供大于求格局。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研究員 劉昊:國產大豆供需格局相對清晰,市場對年內豆一價格走勢相對不看好,疊加近期早熟大豆品種上市,部分貿易主體反饋蛋白較低,市場搶跑計價開秤價格將趨勢性回落,引發盤面大跌。
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農產品分析師 楊京:2024年東北地區大豆種植面積繼續擴張,華北黃淮地區大豆種植面積縮減,全國面積小幅縮減,盡管國產大豆生長期先后經歷干旱和洪澇災害,但整體受災面積有限,生長期后期天氣理想,大豆生長情況得以恢復。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9月最新供需形勢分析報告認為,近期東北主要產區土壤墑情適宜,大豆已經陸續進入鼓粒期,今年國產大豆有望獲得豐收,報告維持對2024年國產大豆產量2054萬噸的預估,較上年減少30萬噸。博朗咨詢預估數據顯示,2024年國產大豆為2010萬噸,較上年增加10萬噸。
● 新季國產大豆收獲情況如何?豆一供需面是否會更加寬松?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研究員 向博:目前新季國產大豆僅零星上市,將在9月末10月初開始大量收獲上市。2024/25年度國豆最大產區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約7%左右,全國大豆種植面積仍然維持高位,新豆生長期長勢相對正常,單產預期較好,預計2024/25年度國豆產量有望連續三年維持在2000萬噸左右的水平,而需求端依然難以完全消化新增產能,預計后市豆一供需寬松格局將繼續延續。
宏源期貨大連分公司財富管理事業部研究員 劉勝男:目前新季大豆收割陸續開始,受極端天氣影響,今年大豆畝產預計會有一定減少,但大豆種植面積同比仍然增加,所以大豆總產量依然增長。
從目前看全國2024年大豆依然產量繼續維持高位,有望繼續站上2000萬噸,考慮到目前國內大豆消費在1700萬噸,大豆連續三年增產,國產大豆供需失衡,供大于求,大豆短期在沒有突發狀況下,供需整體會更加寬松。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研究員 劉昊:國產大豆這一品種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有市場化定價的脈絡,但同時又很容易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在當前的政策框架下,微觀矛盾——包括農戶、貿易商、消費企業等市場主體的行為決策——會讓位于宏觀矛盾——國家層面大力支持國產大豆擴種,這為今年大豆產量穩中有升奠定了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國產大豆的需求主要是食用領域,其與人口增長這一慢變量緊密聯系,暗示著短期內需求端很難出現爆發式增長。基于此,當下國產大豆的供需寬松格局實質是相對清晰的。
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農產品分析師 楊京:由于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消費,而報告預估我國大豆年食用需求僅為1500-1600萬噸。綜合看來,今年國產大豆仍然明顯產大于需,在東北新豆上市后,國產豆價格仍將承受較大的下行壓力。2023/2024年度,由于供應大于需求,導致年度結轉庫存偏高,近期國儲、省儲、九三大豆儲備拍賣三管齊下,拍賣頻次增加,且拍賣價格持續下調,令市場供應數量增加,供應成本下降。而下游需求持續疲軟,導致拍賣成交量價齊跌。
● 豆一階段性底部被擊穿,如何評估短期內走勢?存在回升空間嗎?
浙商期貨研究中心農產品研究員 向博:新豆上市在即,且在悲觀預期下,預計渠道和下游將謹慎建庫,上市供應沖擊下,短期預計豆一將繼續偏弱運行。后續若有強有力托底政策出臺實施,將有階段性回升機會,但長期仍維持偏空看待。
宏源期貨大連分公司財富管理事業部研究員 劉勝男:豆一目前整體上就是空頭格局,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技術面都是空頭占優。隨著十一國產大豆大面積上市,國儲拍賣,短期內回升空間不大,不過也要考慮國家政策變數。
中信建投期貨油脂油料研究員 劉昊:我們理解利空情緒階段性釋放之后豆一價格會短暫企穩,隨后錨向10月國慶前后大規模上市的新豆所引致出的開秤價格。中長期來看,在供過于求基本面主導下,市場普遍對今年開秤價格并不看好,國產大豆價格中樞后續大概率還有回落可能,但中儲糧每年的收儲政策可能會給這一過程增添些許不確定性。
弘業期貨股份有限公司農產品分析師 楊京:鑒于國產大豆供大于求的格局,近幾年貿易商群體囤貨多有虧損,市場信心匱乏,新豆上市后價格容易出現低開低走的情況,令中間蓄水池需求進一步下降,近幾年都是國儲或省儲增加儲備,價格才能企穩。
綜合看來,國產大豆價格在新豆上市之前或繼續維持弱勢下行,豆一期價在跌破前低后或繼續向下拓展空間,等待托底政策出臺方能企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