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送爽、大豆搖鈴的季節,記者走進愛輝區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見到了合作社理事長、全省有名的“大豆大王”蓋永峰。初見印象:干練、睿智、侃侃而談,妥妥的新型職業農民形象。
蓋永峰帶領記者參觀了合作社。一排排現代化大型農機具整齊擺放,“四精兩管”技術栽培模式等各種流程表和合作社規章管理制度鋪滿墻面,看得出合作社的管理十分精細。
蓋永峰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四嘉子滿族鄉人,很榮幸前段時間作為農民代表參加全國政協‘調動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的種糧積極性,夯實糧食安全的根基’協商座談會。面對面與中央領導、農業農村政策研究專家進行交流座談,很是興奮。仔細想想,讓咱干啥來了?我就把當下農民種地的做法、成效、困難、擔憂和盤托出,三個多小時的座談,讓我深刻感覺到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更關心每一位農民種糧積極性。”
擴種大豆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重要內容。春耕時,蓋永峰算了“兩筆賬”:算眼前賬,政策托底,擴種大豆補貼高于玉米;算長遠賬,在玉米茬上種大豆,可以實現土壤改良,增強地力。
蓋永峰覺得最幸運的是作為職業農民,趕上了農業科技現代化。合作社今年種植大豆1.5萬畝、玉米1萬畝,全部采用“精細耕作+精密栽培+精準施肥+精確防控+葉齡管理+標準化管理”模式,糧食總產量預計可達11000噸;與珠海粵琪豆制品有限公司簽訂長期合同,每年可為黑河大豆冰激凌生產提供優質大豆約2萬噸。今后合作社將繼續提升糧食生產抗風險能力、農機裝備水平,深度融合良田良種良技良制良機,不斷提高糧食產能。
蓋永峰的擔憂是:吃透市場的能力還欠缺,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要加速。他告訴記者,近兩年越種地越有緊迫感。玉米市場價格和收儲政策的變化,讓他強烈感受到,合作社要想有發展、長遠有保障,僅靠規模經營最終會觸到底線,必須吃透市場變化,延長產業鏈條,創新經營思路。要科學選擇種植糧食品種,合理有效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在綠色發展高效農業上要更加精準,提高糧食作物的內在品質,向有機標準發展,這是今后努力方向。最為關鍵的是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讓農民“愿意種”、種糧有錢賺。
“未來的大農業要靠新一代年輕人支撐,要盡快培養出一批年輕、有思想、懂科技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是蓋永峰的目標。
采訪結束時,記者看到合作社榮譽墻上掛著三塊亮閃閃的金牌匾: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全國糧食先進個人、全國十佳農民。雖然已經是三項“國字號”榮譽加身,但蓋永峰告訴記者:種地永遠是他這輩子喜歡干、愿意干的事兒。但他已不再年輕,希望更多有抱負、喜歡這塊黑土地的年輕人從事這份事業,因為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真是一件大事兒,需要有人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