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蘆曉春)近日,記者從北京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在植保部門的扶持和指導下,北京地區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呈現有序增長的良好態勢,作業服務面積不斷擴大,已達到百萬畝次,實現“病有人防、蟲有人治”,為全市農業生產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悉,北京植保部門積極發揮引領、建設作用,通過政策扶持、技術指導和標準制定等手段,促進了專業化服務組織的健康有序發展。據統計,目前北京地區已擁有30多家規模化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這些組織在植保服務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緩解了農民老齡化帶來的“誰來防病治蟲”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的不斷增長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北京地區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完成的防治作業量逐年增加,植保服務面積持續擴大。2024年1月至9月的作業面積已達百萬畝次,涵蓋小麥“一噴三防”、玉米田除草以及“一噴多促”,農田滅鼠、大豆、花生病蟲害防治以及露地和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等多個方面,覆蓋順義、通州、昌平等11個區的主要生產區域。
在植保服務技術方面,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應用植保無人機、噴桿噴霧機等先進高效施藥設備成為北京市近年來的一大亮點。與傳統的背負式噴藥機相比,植保無人機的防控效率提升了30倍以上,防控成本可降低50%,而且施藥更加均勻,農藥利用率和病蟲防控效果有效提升。相比“十三五”末,2023年北京市農藥利用率提升了0.52個百分點,單位耕地面積農藥用量下降了5.8%。
據悉,為進一步提升專防組織的服務質量,北京市植保部門每年組織開展技術培訓,幫助專防組織技術人員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技能水平;通過項目支持,更換施藥器械的老舊噴頭,提升設備性能指標;加強組織與農戶的對接服務,及時提供科學病蟲防治指導意見。全市10個區的問卷調查顯示,高達89.6%的種植主體認為服務組織的防治效果明顯優于自己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