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藍花是我們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因其營養豐富、烹飪簡單,近年來尤其受到健康人士的喜愛。19世紀末傳入中國后,在我國廣泛種植,目前在我國栽種面積已達180萬畝,約占全球生產總量的30%。由于西藍花為舶來品種,生產用種長期嚴重依賴進口,國內缺乏優質的雜交品種,而進口品種也存在一定缺陷,生產上普遍缺乏耐寒性強、抗病性強,適宜本土栽培的品種。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獲悉,市農業科學院牽頭實施國家西藍花育種聯合攻關課題,主動承擔起選育優質本土西藍花品種的重任,針對生產需求,通過十多年科研攻關,已成功育成適合長江流域栽培的自主知識產權西藍花品種“滬綠70”。該品種抗逆優質、適應性強商品性好,得到長江經濟帶主產區種植戶的喜愛和主銷區消費者的青睞。9月5日,市農科院與湖北隆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成果轉化合同,該品種標的金額為500萬元,創下國內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種轉讓費新高。
據介紹,“滬綠70”為中早熟品種,定植70~75天便可采收,該品種不僅耐熱性好,耐寒性也十分突出,該品種商品性優良,花球高圓、呈蘑菇形,球色藍綠,品質好,符合市場需求。該品種在國家西藍花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大會上被評為2022年十大優秀品種。
目前,該品種已在湖北、浙江、江蘇、安徽、河北、甘肅、河南等多個省市示范種植,田間保持性良好,易種植,適合全國大部分青花菜主產區在春秋兩季栽培。經成果轉化后,預計未來六年內,在我國推廣面積可達10萬畝次,十年內將達到30萬畝次,較好地取代市場現有的舶來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