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打上寧夏標簽的蔬菜深受食客喜愛。在剛剛結束的寧夏冷涼蔬菜節暨全國知名蔬菜銷售商走進寧夏活動中,全國20多家受邀企業與寧夏相關部門簽約金額更是高達22.63億元。從最初默默無聞的本地農產品,到如今成為新鮮脆嫩、綠色健康的代名詞,寧夏蔬菜的華麗轉身令人矚目。寧夏冷涼蔬菜為啥能夠火爆出圈,成為國內市場的新寵?記者來到主產區固原市一探究竟。
固原市位于六盤山地區,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是培育冷涼蔬菜的上佳之地。“固原在發展冷涼蔬菜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第一個就是夏季氣候冷涼,平均溫度18℃,適合于喜冷涼和喜溫蔬菜的健康栽培。第二個就是光熱充足,平均日照在十個小時以上。再一個就是晝夜溫差大,空氣濕度小,病蟲害比較少,這一切都造就了我們寧夏固原冷涼蔬菜特有的蔬菜品質。”湖北省農科院教授邱正明說。
除了區位優勢,寧夏蔬菜之所以能俏銷市場,還有技術加持。走進原州區彭堡鎮“三個零”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覆蓋著防蟲網的蔬菜,在烈日照射下,泛起層層銀色漣漪,連片的蔬菜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原州區今年引入優勢企業,共同致力于零化肥、零農藥、零激素的蔬菜向綠色有機高端高效邁進。“在種植過程中我們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精準施肥技術,種植出的蔬菜健康、安全、有菜味。”固原三個零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服務負責人張東東介紹。
在固原市彭陽縣新集鄉姚河村海子塬設施農業園區內,農戶余小龍正在組織10余名工人在大棚內搶收辣椒,剛剛摘下的辣椒,一袋一袋整齊羅列在棚外,等待裝車。這里的辣椒長勢喜人,除了對種植用的老舊設備及時進行更新換代,縣農業農村局的農技專家還會定期對土壤消毒、有機肥和生物菌肥施用、精量灌溉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關鍵技術模式進行培訓。“通過2~3年技術實施,園區化學肥料減量15%~20%,化學農藥減量30%~50%,畝產提高10%,優質商品率達到90%,畝均實現新增純收入2000元以上。”彭陽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陳德明介紹。
農業品牌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產業振興的重要抓手。為緩解“有好產品無好品牌、有好品質沒有好價錢”的尷尬局面,固原市瞄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經濟帶、京津冀都市圈,堅持高品質的品牌核心,突出高品位的品牌特色,聚力培育“六盤山冷涼蔬菜”區域公用品牌,讓固原的冷涼蔬菜產得出、賣得好,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今年,我們聚焦打造全國夏秋優質冷涼蔬菜生產供應基地,突出做標準、做品質、特色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抓實育苗種植、分揀包裝、精深加工、保鮮貯藏、市場開拓、冷鏈物流等關鍵環節,集中力量打好‘單品’,構建集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分銷、配送綜合調配的現代蔬菜產業體系,圍繞‘四大蔬菜片區’,建設設施蔬菜、露地蔬菜、供港蔬菜三大基地,建設寧夏南部山區露地蔬菜產業集群和預制菜產業園,持續打響‘六盤山冷涼蔬菜’區域公用品牌。”固原市相關負責人說。
種得好,更要賣得好。為了讓“六盤山冷涼蔬菜”走出寧夏、走俏全國,固原市堅持“按需生產”“借船出海”,引進水發浩海、香港加記、上海溢橋等龍頭企業,培育蔬菜產銷合作社304個,改擴建各類蔬菜產地批發市場50個,建設規模化大型蔬菜預冷庫36處4.23萬立方米,產品遠銷廣州、上海、武漢等地,構建起“冬菜北上、夏菜南下”的流通格局,通過“凈菜入超”實現與高端市場有效對接。
“我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開拓市場,連續7年舉辦‘全國知名蔬菜銷售商走進固原活動’,邀請全國大型批發市場、新零售企業走進固原洽談合作,共簽訂基地共建、產銷協議210項,貿易總額36.9億元。有效提升‘六盤山冷涼蔬菜’‘彭陽辣椒’‘西吉芹菜’等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清水河’‘別莊牌’‘將臺紅’等企業品牌,固原蔬菜品牌影響力逐年提高。”固原市委主要負責人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