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南方銹病是國家一類農作物病害,在我國超過23個省份發生,其流行速度快、防治難度大,嚴重威脅我國玉米生產,需及時有效開展田間監測防控工作,確保秋糧生產安全。
發生癥狀
玉米南方銹病是由多堆柄銹菌導致的熱帶至溫帶玉米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玉米葉片,也可引起玉米葉鞘和穗部發病。該病主要以病原菌夏孢子進行傳播,其孢子在26℃-31℃溫度范圍內均可萌發。可在玉米全生育期造成為害,夏孢子侵染后潛育期較長,約5-6天后在葉片上形成密集的褪綠小斑,隨后褪綠斑處形成大量突破玉米葉片表皮的橙黃色銹狀夏孢子堆。
防治方法
加強田間管理。臺風過后,積水嚴重或田間濕度過大田塊,及時排水除漬。長勢偏弱的玉米田,可通過“一噴多促”作業,在施用殺菌劑時,混合施用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抗逆、抗病能力。
及時開展藥劑防治。臺風過后,盡早開展藥劑防治,可選用有效成分為苯甲·丙環唑、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戊唑醇、丙環唑、丙硫菌唑、丙硫菌唑·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啶氧·丙環唑、粉唑醇、氟環·嘧菌酯、氟環唑、環丙·嘧菌酯、環丙唑醇、環氟菌胺·戊唑醇、己唑醇、甲硫·氟環唑、醚菌·氟環唑、醚菌酯、嘧菌酯、氰烯·戊唑醇、噻呋酰胺、三唑酮、肟菌·戊唑醇、戊唑·醚菌酯、戊唑醇、烯肟·戊唑醇、烯唑醇、葉菌唑、唑醚·氟環唑、唑醚·己唑醇、唑醚·戊唑醇的藥劑,按照藥劑包裝推薦使用劑量葉面噴霧防治,視發病嚴重度、氣候條件,隔7-10天再次施藥防治。
選擇高效施藥器械。玉米中后期植株高大,可選用植保無人機和噴桿噴霧機等高效施藥器械開展作業。針對現有主流植保無人飛機,建議作業時環境風速應小于三級風(≤3.3m/s),飛行速度3-5m/s,施藥液量1.5-2L/畝;飛行高度(離作物冠層的高度)根據載荷重量適當調整,載荷重量<30L的飛行高度2-3m、載荷量≥30L的飛行高度3.5-4.5m。施藥作業前,應在藥液中添加適量的改性植物油、礦物油等噴霧助劑并混合均勻,用于改善農藥藥液性能,提高霧滴沉降、抗飄移和抗蒸發等性能。自走式噴桿噴霧機的畝噴液量一般控制在10-15L。
注意事項
環境溫度不超過30℃。鑒于部分地區中午氣溫較高,上升氣流強,因地制宜選擇在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施藥作業,盛夏時節可選擇在晚上施藥。施藥時可在植株冠層葉片提前布放霧滴測試卡,進行霧滴密度檢測,為保證作業質量和施藥效果,建議調整作業參數,提高施藥均勻性,確保每平方厘米霧滴數量在20個以上。作業時,應遠離障礙物和人員,作業人員應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具,避免處在噴霧的下風位,嚴禁在施藥區穿行,作業時禁止吸煙及飲食。
(據中國農科院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