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省農業農村廳種業振興項目績效評價組一行深入安康市調研指導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工作成效和種業項目績效情況。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李忠參加調研指導。
省農業農村廳種業振興項目績效評價組采取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實地察看相結合的方式,對我市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工作成效和種業項目績效情況開展效果評價。在座談會上,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李忠就我市種業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種業市場凈化等種業振興實施情況作了匯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振興項目績效評價組聽取匯報后對我市種業振興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表示將在安康市種業工作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希望安康市立足發展實際,持續在種業振興上下功夫,進一步夯實種業發展根基,打造陜南地區種業強市。
會后,評價組一行深入到市農科院、秦陽晨原種豬有限公司,通過聽取介紹和實地查看等方式,詳細了解了兩個單位現代種業的種質資源培育、保護、生產、銷售,種業技術創新及研發,相關政策落實等具體情況,詳細了解了在推進種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探討交流解決的具體辦法和措施。
2021年以來,我市認真落實種業振興五大提升行動方案,共培育鎮玉508(玉米)、泰香145(水稻)、秦怡(絞股藍)等7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安科126(玉米)、秦康銀絲(水稻)、安魔128(魔芋)、安鑫(獼猴桃)、秦紅(獼猴桃)等5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其中“秦康銀絲”“安鑫”“秦紅”是今年陜西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的農作物品種、“陜茶1號”于2023年6月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國家農業主導品種在全國推廣;建成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2個(安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鎮坪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市縣兩級種質資源保護圃(基地)40個、省市縣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單位30家、品種示范展示評價基地50余個,有效發揮了種子在農業發展中的“芯片”作用。
8月8日-9日,由省農業農村廳種業處牽頭,廳計財處、省種子站、省畜牧站組成的第三工作組在省種子站副站長張宏軍帶領下來銅川市開展種業振興項目績效評價。通過聽取工作匯報、實地考察、查閱臺賬資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圍繞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實施情況及2021年以來種業項目建設管理運行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工作組先后對宜君縣實施的品種篩選示范項目、陜西大唐種業實施的商業化育種項目、市種子管理站實施的種業市場凈化項目進行了檢查評價。檢查組成員認真翻閱了項目檔案資料及財務賬目,及時指出存在問題,要求進一步完善項目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確保檔案資料規范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