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走進北京市平谷區峪口鎮東樊各莊村“博士農場”,連片的農田里,大豆秧苗綠意盎然、長勢喜人,農機直接開到地里開展田間管理作業。抬眼望去,綠油油的農田和干凈整潔的村莊,共同組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
“博士農場”嘗試用旱稻、蕎麥替代夏玉米,與大豆輪作,采用綠色化配套種植新技術。由峪口鎮中橋村的一家合作社進行日常管理,合作社在當地有近3000畝耕地,統一供種、提供管理技術、統一回收。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侯艷軍介紹,“博士農場”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管理,今年種植的大豆品種為“中黃203”,高油高產高蛋白高異黃酮,低豆腥味,種植近300畝,是錢前院士團隊選育的品種之一。預計畝產在300公斤以上,今年11月采收。
據悉,“博士農場”目前正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建設農田節水灌溉工程、引入新技術與新設備等多種舉措,以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接下來,在大豆種植的四周播撒寬度5米左右的蕎麥,等到作物成熟時會呈現彩色的豐收畫面。”東樊各莊村黨總支副書記張書燕介紹說。
平谷區啟動“博士農場”創建的號角吹響后,峪口鎮用好用活農業中關村建設發展機遇,著眼于加快推動傳統農業向都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以院士團隊或博士團隊等高層次人才為技術依托,聚焦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著力打造農業科技創新要素聚集高地、高水平科研攻關平臺、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舞臺、現代農業產業先行區和農業對外開放發展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