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走進東坡區復興鎮高塔村高標準農田水稻制種基地,140畝制種水稻已經成熟,沉甸甸的谷穗隨風起伏,涌起稻浪。農機手駕駛4臺聯合收割機開足馬力轟隆隆來回穿梭,水稻脫粒、秸稈粉碎、種子裝車一氣呵成,村民們則將收割好的種子進行轉運。在水稻制種烘干車間,當天收獲回來的制種水稻全部送入烘干箱中,用機械烘干代替了傳統晾曬。
“我們村正在發展水稻制種村,水稻制種面積已經達到6000畝,今天是制種水稻首次開鐮收割。”高塔村黨委副書記袁國章介紹。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關系糧食安全。這兩年,高塔村依托地域優勢,大力發展雜交水稻制種產業,通過引進制種企業,建設高標準農田,“小田”變“大田”,為糧食增產、農民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更探索出一條產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的道路。
據東坡區農業農村局中業科教站站長王攀介紹,東坡區適宜制種區域已達到20余萬畝,建有制種核心基地5.5萬畝,水稻制種面積穩定在2.97萬畝以上,分布9個鎮35個村及社區。接下來制種水稻將陸續進入收割時節,東坡區將集中組織80臺以上聯合收割機,力爭在25天內全部收獲完畢,預計收獲種子400萬公斤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