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張振中)為加大農資打假工作力度,積極發動群眾提供肥料“忽悠團”線索,營造社會共治氛圍,讓肥料“忽悠團”在江西人人喊打、難以立足,近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發布“關于提供肥料‘忽悠團’線索的公告”,在5月8日至6月30日集中開展受理群眾的反映舉報,重拳打擊肥料等農資侵權假冒行為。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在公告中界定了受理范圍:組織農民群眾聚集、聚餐、培訓,以優惠打折、贈送禮品等名義兜售疑似假劣化肥的;采取走村串戶、流竄推銷等方式兜售疑似假劣化肥的;肥料名稱帶有不實、夸大性質的詞語及諧音,如:高效、特效、全元、多元、高產、強力、激活、抗逆、抗害、高能、多能、全營養的,其他夸大宣傳、以次充好等兜售情形的。
今年2月,江西省新余市警方查處了一起生產銷售偽劣化肥的案件,涉案金額超過2000萬元。警方在工作中發現一個銷售化肥的團伙在新余市某酒店舉辦化肥展銷會,以接送農戶并請客吃飯的方式銷售化肥。調查過程中,民警發現在推廣會期間,該團伙雇傭了一個自稱是山東農業大學講師的人進行產品講解。
警方進一步偵查發現,該團伙一年內在江西的弋陽、修水、鄱陽、新余、宜春,以及安徽、河南等地作案。警方在全國三省五市同時展開收網行動,在行動中一舉抓獲涉案人員40余名,查獲偽劣化肥成品超過35噸,半成品化肥超過60噸,生產原材料超過10噸,還查封了2條化肥生產線。經審查,發現這個犯罪團伙不僅將普通的氮肥包裝為復合肥進行銷售,而且氮肥的肥效也沒有達到產品外包裝上的企業標準。而自稱山東農業大學講師的人實際上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此類生產銷售偽劣農資的案件并不罕見,假冒偽劣農資不僅給農民造成極大經濟損失,還會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因此,江西在春耕春管期間全程加大對制售假劣肥料的打擊力度,以種子、農藥、肥料、獸藥、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農資為重點,對農資生產企業、經銷企業和農資門店開展一輪拉網式排查,嚴厲打擊假冒偽劣行為,著力整治農資“忽悠團”進村兜售情況。在省級層面,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組織帶隊前往農業生產大縣、農資投訴舉報多的縣區和農資涉假案件多發易發重點縣區,深入鄉村一線開展實地檢查督導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轉交屬地查處,進一步壓實屬地監管責任。今年以來,江西全省共出動執法人員48017余人(次),排查農資生產企業365家(次),經營主體11663家(次),立案調查66件,發現問題產品41.097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