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紅瑪瑙的小番茄,晶瑩剔透;果肉口感細膩,果汁香甜可口的綠色小番茄,清新明亮……走進上海富農種業有限公司位于浦東新區曹路鎮的育種基地大棚,近兩米高的番茄秧藤濃郁蔥蘢,密密匝匝的葉片間藏匿著一串串油光發亮、均勻飽滿的果實,秧藤頂上開著嬌嫩的小黃花。
“育種是一個層層篩選、優中選優的過程,需要一代代不斷種植、分離、純化,經過多輪淘汰后才能得到性狀優良穩定的自交系,再配置雜交組合,從中篩選出新的品種。”走在一溜溜秧藤間,公司負責人胡繼軍一邊觀察番茄生長情況,一邊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育種團隊培育的小番茄新品種‘青霞66’,在市場上很搶手。”
成立于2003年的上海富農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農種業),是一家集科研、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科技型蔬菜良種繁育企業。公司采用傳統育種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種質創新技術,持續開展黃瓜和番茄種質資源創新和新品種培育。數年的深耕細作,使富農種業番茄品種逐漸成為上海番茄產業的“風向標”。
高產的、抗病的、耐寒的、品質好的、口感佳的……二十多年來,富農種業先后有1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新優品種通過了上海市品種審定委員會的認定或農業部品種登記,自主育成的“浦粉”系列番茄及系列特色小番茄“龍珠”“玉金香”“珍味”“青霞”等一批糖度高、口感好、抗病性強的番茄品種陸續走上市民餐桌。
“良種富農是我們企業的宗旨,我們就是要用好種子給農戶的好‘豐’景打好地基。”胡繼軍笑著說,“種子有保障,果子味道好,種植戶的收益就高。用我們種子的農戶訂單很多,現在小番茄收購價普遍超過8元一斤,一畝大棚的收成大概有4萬元。”
如何獲得優質的“芯片”?胡繼軍捏起一朵去了雄蕊的番茄花,向記者解密新品種的形成過程:番茄雜交育種是將兩個遺傳性狀不同的自交系或品種進行雜交,通過篩選從而獲得品質、抗病性、適應性和豐產性等綜合性狀優于雙親的新品種。制種時其中取粉一方為父本,接受花粉一方為母本,母本需要在花冠已露出萼片、雄蕊土黃色時去雄,接著在花瓣盛開時授粉。制種番茄苗期、開花期、坐果期觀察親本的典型性狀,及時清除雜株、劣株。果實成熟后,所產生的籽粒就是番茄雜交種子。“我們一年的品種研發投入約100多萬元,每年組配的番茄新組合200-300個。”胡繼軍說,“自己搞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更新迭代,才能擺脫‘卡脖子’的局面。”
新育成的番茄品種想要走俏市場、收獲穩定的好“豐”景,不能急于一時。育種人員會對每批種子的適應性、抗病性、產量、品質等一系列特性進行鑒定,多地多點試驗。脫穎而出的品種,還要迎來全國“大考”。“各地氣候、土壤等因素各不相同,要鋪開試點,檢驗一下。”胡繼軍介紹道,富農種業團隊會在全國進行布點,通過免費給當地農戶發放種子、聯合代理商等方式做進一步推廣示范。經歷2~3年試驗,或許能選育出一到兩個符合條件的優良品種。
“品種研發的結果,從長期看是必然的,但是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偶發性。”胡繼軍說,種質資源的積累,就像打仗前的招兵買馬,厚積薄發才能打勝仗。而且,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小番茄品質有更高期望,也更加注重番茄的口感風味和營養價值。消費端引領生產端,富農種業緊抓風口,研發出多個品質優良的小番茄品種,顏色多彩,果形各異,滋味豐富,近幾年逐漸成為番茄種植戶的新“寵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