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巧生小麥獎勵基金”(簡稱“基金”)是經莊巧生院士生前同意,中國農業科學院批準,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設立的一項名譽性獎勵基金。“基金”的宗旨是面向全國,獎勵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包括栽培)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以推動我國小麥種業和生產的持續發展。
2007-2021年的15年間,共有22人榮獲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5人榮獲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經過15年的成功發展,2022年“基金”獲得了北京大北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根伙博士的慷慨捐贈。為了進一步發揮“基金”促進我國小麥育種發展的作用并擴大國際影響,2022年10月成立了莊巧生小麥研究基金第二屆理事會,并對“基金”章程進行了修改完善。從2022年起,每年獎勵3人,其中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1人,獎金8萬元人民幣;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1人,獎金3萬元人民幣;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國際合作獎1人,候選人45歲以上、獎金8萬人民幣,候選人45歲以下、獎金3萬人民幣。2023年共收到有效申請14份,根據莊巧生小麥獎勵基金會的章程,經委員投票,最終確定了2023年獲獎人。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獲得者
歐行奇
河南科技學院教授,先后育成國審品種5個和河南省審定品種18個,為黃淮南部小麥育種和生產做出重大貢獻。1986年至2004年,茹振鋼作為第一育種人、歐行奇作為第二育種人育成了百農64和矮抗58,分別推廣3368萬畝和18942萬畝。2005年至今,主持育成的百農207高產穩產,2014-2022年累計推廣9319萬畝,其中2018-2020年為全國第一大品種,2018年至今為河南省水地區域試驗對照品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各1項(皆排名第一)、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和第三),被評為中原學者。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獲得者
任勇
四川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在抗病和優質育種方面做出顯著成績。參加和主持育成的綿麥367、綿麥51、綿麥902等品種先后成為國家和四川省主導品種,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200萬畝。綿麥367抗病高產廣適,連續10年為四川省區試對照品種,2011-2020年累計推廣814萬畝,年最大推廣面積169萬畝,為西南麥區第二大品種。綿麥902已成為五糧液等釀酒專用小麥基地主要種植品種,累計推廣110萬畝。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1項(排名第二)、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三等獎1項(排名第一),被評為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CIMMYT杰出校友。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國際合作獎獲得者
馬武軍
在澳大利亞從事小麥研究25年,曾任澳大利亞小麥品質研究首席科學家、澳中小麥聯合改良中心主任、澳大利亞莫道克大學終身教授,現任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在澳大利亞工作期間,創建了澳大利亞-中國小麥改良聯合中心,是首批6個澳中政府間聯合研究中心之一;先后指導了26名中國公派訪問學者,與國內學者合作發表50余篇研究論文。自2020年9月回國后,獲得了國家“111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9家小麥品質研究實驗室建立了官方合作關系。發表SCI論文160余篇,培養博士35名。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候選人的基本條件為: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包括在企業工作的科研人員,重點考慮省地級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人員,其研究成果應對全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有重要直接應用價值或潛在應用價值(包括栽培),但不包括純基礎研究,也不包括已評為院士或曾獲得過國家級或省部級重大個人獎勵的人員。候選人還應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年齡不超過65歲,每年度獎勵1人。
?莊巧生小麥研究貢獻獎青年獎候選人的基本條件為:在小麥育種密切相關領域做出一定貢獻的個人,表現出較大發展潛力,重點考慮省地級農業科研和教學單位人員,其研究成果應對全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有重要直接應用價值或潛在應用價值(包括栽培),不包括純基礎研究。候選人還應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年齡不超過45歲,每年度獎勵1人。
?莊巧生小麥研究獎國際合作獎候選人的基本條件為:在華長期工作或與我國長期合作,進行小麥育種相關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績的外籍人員包括海外華人,但不包括純基礎研究,也不包括曾獲得過我國類似獎勵的國際學者,其研究成果應對我國小麥育種和生產有重要直接應用價值或潛在應用價值。候選人還應具備嚴謹認真的科學作風和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年齡原則上不超過65歲,每年度獎勵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