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報·中國農科新聞網記者 谷幸
本期專家

馮佰利
農業農村部雜糧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陜西省小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主要從事糜子、蕎麥等小雜糧栽培、育種、品種資源以及作物優質高產生態生理技術、作物品質生理以及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
蠶豆、豌豆是糧、蔬、飼、肥兼用的食用豆類作物,具有養人、養地、養畜的“三養”功能。在冬季蠶豌豆生產中,低溫凍害和干旱等是蠶豆、豌豆生長發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災害之一,苗期發生低溫冷害和凍害會影響出苗和導致大量弱苗,分枝的生長點受凍死亡成為無效枝,嚴重時整株發黃產生死苗,折枝倒伏也是苗期受凍最常見的危害之一,結莢期和鼓粒期的低溫冷害和干旱會造成大量癟莢、秕粒,嚴重影響產量。
因此,冬季防凍害、抗旱,控旺長、促壯苗是提高蠶豆、豌豆來年產量和品質的重要保障。農業農村部雜糧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陜西省小雜糧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馮佰利建議廣大種植戶,蠶豆、豌豆冬季管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培肥促壯
蠶豆、豌豆越冬追肥主要使植株積累更多養分,增強抗凍能力。越冬追肥時間宜在大雪至冬至之間,最晚在土壤封凍前完成,一般按照每畝20公斤鈣鎂磷和10公斤尿素。在冷害發生后應及時追施一些速效氮、磷、鉀肥,一般每畝追施尿素3-5公斤,長勢較差的田塊可適當增加用量,使其盡快恢復生長,補施鉀肥,每畝施氯化鉀3-4公斤或者根外噴施磷酸二氫鉀,以增強植株的抗凍能力。
中耕培土
中耕主要作用是松土保墑,保持土壤透氣不板結,從而提高地溫和肥力。中耕在施肥后進行,通過中耕培土的同時,使施入地表的肥料埋入地下,并與土壤融合。中耕深度一般植株根際3-4厘米,行間8-10厘米。
補灌防凍
越冬水作用是增加土壤濕度,提高植株抗凍能力。補灌與施肥結合可以促進有機肥腐熟。補充灌溉后及時中耕也是冬管的重要措施。灌水在晴天中午進行,灌溉后地面不留積水,以免結冰凍傷幼苗。
防治病蟲
雖然冬季病蟲害較少,但仍需定期巡視,一旦發現病蟲害應立即采取措施。推薦使用生物防治或物理防治方法,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以保護環境,提高蠶豆和豌豆的品質。也可結合病蟲防控每畝噴施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增強植株耐寒能力,降低凍害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