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為我國主要農作物之一,發展玉米種業至關重要。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010年-2022年,我國玉米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明顯提高,由2010年的85%上升至2022年的95%以上。
一、我國玉米種業市場發展概況
我國種子行業發展起步較晚,種業市場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緩慢發展。育種技術方面,我國雜交育種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而對于目前國際種業研發中主流的生物育種技術,我國目前尚處于積極探索階段,大規模商業化雖仍需時日,但市場空間巨大。
近年來,我國玉米種業市場規模總體穩定,供需關系漸趨均衡,玉米種子價格隨著供需關系的變化呈現穩中有升態勢。總體看,玉米種業具有較高的研發壁壘。
市場規模。初步統計,2022年中國農作物種子市值約為1293億元,其中玉米種子市場規模接近387.6億元,占比約為30%。自2017年以來,我國種子市場規模圍繞1200億元波動,玉米種子市場規模圍繞300億元波動,整體趨于穩定。
供需分析。據全國農技中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玉米種子庫存量約8億公斤,且自2017年以來,制種量市場規模圍繞10億公斤波動,需種量市場規模圍繞11億公斤波動,每年制種量均大于需種量,其中,2022年新產的種子13.6億公斤,上季有效庫存3.17億公斤,總的供應量16.5億公斤,預計期末剩余4億公斤。供需比140%,供大于求。處于供需30%-60%的安全區。2023年新產種子17.5億公斤,加上上季有效庫存2.9億公斤,總供應量20.4億公斤,預計總需求量12.2億公斤,預計期末余額8.2億公斤,在供求總體態勢上,供需比達167%,屬于供大于求偏重。2017年以來玉米種子價格圍繞26元/千克上下波動并呈現輕微走高態勢,2023年玉米種子價格達到35.4元/千克。
企業數量:隨著“放管服”,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種業發展的解決種子卡脖子的必要條件及核心。我國玉米種源“卡脖子”問題嚴峻,玉米種業具備一定育種能力,但質量不高。整體來看,目前我國玉米種子企業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格局較分散,集中度較低。
上市公司占比小,資本參與程度較低,同時頭部企業營收水平顯著高于其他企業。但隨著種子法的修訂和《種業振興行動方案》的提出,行業將進一步規范完善品種登記和保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進入新時代,行業集中度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隨著玉米去庫存工作順利推進,玉米種植需求量回升,玉米種子供需關系偏緊,玉米種子企業銷售量上升;同時玉米糧食價格持續高位,將提升玉米種子企業盈利水平。中國種業大數據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持有效玉米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的在營企業共計1805家。從企業類型來看,主要以私營企業為主,占比達到87%。
二、我國玉米種業市場概況
世界種業可以分為三個梯隊,而我國玉米種業同樣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玉米種子營業收入規模可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在7-10億左右,包括隆平高科和登海種業,2021年玉米種子營業收入分別為10.15億元和9.78億元。第二梯隊在3-7億元左右,包括敦煌種業、遼寧東亞和墾豐種業,2021年玉米種子營業收入分別為6.06億元、5.03億元和3.55億元。其中,敦煌種業和遼寧東亞近三年玉米種子營收呈現強勢增長態勢,2021年增幅分別為55.39%和30.65%;墾豐種業近三年玉米種子營收呈現下降態勢,2021年降幅為34.77%。第三梯隊在3億元以下,包括農發種業、秋樂種業、九圣禾和湖北康農,2021年玉米種子營業收入分別為2.18億元、2.15億元、1.77億元和1.37億元。不過2022年隆平高科高科和登海種業玉米種子銷售額都超過10億。
三、玉米種植情況(東北,黃淮海區域)
東北情況:極早熟區和早熟區——德法系大戰;中早和中熟區——迪卡1653、天育108等;中晚熟——瑞普909、Z658、金博士825、先玉1483、恒玉1全面崛起為大品種或正在快速增長;中晚熟到晚熟區——東單1331已成為大品種;內蒙古半旱中晚熟區京科968還是主導品種已歷時8年;吉林東部中晚熟區鴻翔品種雖然下降,目前仍然最大,曾經幾個著名的大品種9、707、338、187銷量下降明顯。
黃淮海夏玉米:黃淮海夏播區,2億畝玉米面積品種塊狀分布。登海種業品種、聯創品種區域分布在山東及淮河流域核心主栽區。沃玉3號進入前三;部分區域性局部主栽品種面積大幅下降;農大372、明天695、MY73、東單1331、良玉99、秋樂368成為區域大品種。迪卡653和德單5號在部分區域優勢依然。2022年,黃河以南區域持續的高溫,局部疊加干旱,對于處于穗分化期和授粉期玉米提出嚴峻挑戰。
自2014年青枯病和2015年南方銹病大爆發后,登海605、隆平206、偉科702 等品種的快速崛起,聯創808、裕豐303、中科玉505和良玉99、迪卡653等品種新貴逐漸邁入一線品種行列。
四、自主知識產權情況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拳頭品種是種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1999-2023年1月年全國申請玉米植物新品種權19072項。2017年4月1日起暫停收取申請費、審查費和保護植物新品種權的年費后,申請知識產權保護迅速激增,促進了種業市場的良性發展。
五、培育優質專用玉米新品種為發展方向
在以加強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和鑒定,科研院校重點開展玉米育種理論、共性技術、種質資源保護與挖掘、種質創新等基礎性研究,優勢種業培育集團化、商業化育種模式背景下,培育優質專用玉米新品種為玉米種業發展方向。此外,《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修訂的推進,將有助于提升品種權保護水平。

玉米種業發展趨勢
六、后記
我國玉米種業企業數量排名前十的區域分別為河南省、吉林省、甘肅省、遼寧省、黑龍江省、河北省、山西省、四川省、山東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企業數量合計占比65%,區域集中度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