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的湖北武漢,寒風刺骨,農作物大多休養生息。地球的另一端,位于莫桑比克林波波河畔的湖北—加扎友誼農場中,卻是一片綠意盎然。
正是非洲早稻田間管理的關鍵時期,農場技術人員帶領著當地農戶深入田間地頭,根據不同地塊水稻生長情況,除草、殺蟲、撒肥、疏渠、灌溉,到處都是熱火朝天、欣欣向榮的忙碌景象。
這里是湖北農發集團旗下省糧油進出口集團聯豐海外公司與莫桑比克政府合作建設的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共有試驗示范田5000多畝。
近年來,省糧油進出口集團聯豐海外公司與莫桑比克政府加強合作,形成“一區三園”農業援非海外基地,為我國農業援非事業貢獻荊楚力量。聯豐海外專家團隊依托援外基地,先后篩選出適宜在當地種植的高產優質水稻品種10多種,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為當地農戶提供種子供應、機械耕作、技術指導、訂單種植等“一條龍”式服務。精選良種加精心指導,合作種植戶的水稻畝產量從之前的15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有效提高了當地糧食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
種得好,還需賣得好。團隊堅持“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拓寬銷售渠道,打造地方農特品牌,推出“稻香”牌系列大米,成為當地暢銷農產品。如今,與團隊簽約合作的種植戶已超百戶。
中莫農業技術示范中心主任汪會平透露,今年,他們新引進國內優質水稻品種——“絲苗”,不僅產量高,而且口感好,預計示范田畝產最高可達600公斤,已在當地推廣5000多畝。下一步,計劃再引進陸稻品種1個、水稻品種3個,持續開展新品種適應性種植試驗。
耕耘希望,收獲未來。省糧油進出口集團聯豐海外公司負責人表示,作為建強湖北農發集團中非貿易產業鏈的主力軍,公司將做強做大援非海外示范基地,持續開展農產品種植、農業技術轉移、減貧助農等國際交流合作,加快湖北優良品種選育,設立中非農作物種業專區,構建中非優質現代種業鏈,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同時,依托受援國優勢農業資源,積極拓寬鄂非經濟貿易通道,圍繞非洲特有的高粱、腰果等地域特色產品,探索育種制種、種植加工、倉儲銷售、深加工全產業鏈,為海外優質農產品“走進來”,湖北農業“走出去”開辟新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