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重慶最重要的口糧作物,但高溫寡照氣候一直影響著重慶的優質稻生產。“近年來,重慶加強優質稻品種選育,同時嚴格品種審定,不斷夯實優質稻發展種源基礎。”市種子站副站長張穎韜說,通過不斷提高品種審定標準,強化品質鑒評,去年、今年重慶分別審定優質稻品種16個、13個。
與此同時,重慶不斷建立、健全品種風險監測制度,持續開展品種展示,將全市大面積推廣的品種以及新審定的優秀品種進行集中統一栽培和展示。通過“同臺打擂”,嚴格篩選出一批田間表現較好的品種,及時發現一些存在嚴重缺陷的品種,為主導品種推薦和撤銷審定提供支撐。
今年,重慶共開展100余個(次)水稻品種的展示示范、風險監測與跟蹤調查工作,引領用種主體“看禾選種”,共篩選出41個表現較好的品種。
根據篩選結果,農業部門將根據不同地區對高產、高品質、宜機收的不同種植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品種推薦,引導農民群眾選購適宜良種,加快優良品種的區域化布局。今年,重慶共推薦水稻主導品種20個,主導品種推廣面積為350.6萬畝,占優質稻推廣面積的46.1%。“通過這兩年開展品種展示、鑒評,重慶每年在水稻主導品種推薦上更有把握、更精準,幾乎實現零失誤,農戶反映良好,也帶動了整體水稻品質的提升。”張穎韜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