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呂兵兵)今年以來,為規范農業執法行為,山東省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制定了《推行服務型執法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十六條措施》,推行“懲教并舉、審慎包容、輕微免罰、重違嚴懲”農業執法新模式,按照執法“無事不擾”、服務“無處不在”的原則,推動實現從“管理型執法”到“服務型執法”轉變。
圍繞企業需求,做實執法為民服務。把促進發展作為執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公布電話、微信、郵箱等通信渠道,常態化接收意見、建議、投訴舉報等信息。每半年召開1次座談會,邀請涉農企業參會,解讀最新政策,聽取意見建議,協調解決問題。同時,把執法重心轉移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上來,與企業建立定點聯系,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提供法律維權建議,強化違法風險防控意識。
規范涉企檢查,推行包容審慎執法。堅持“無事不擾、靶向監管”原則,定期實施常規檢查,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干擾,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嚴格落實《關于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減輕行政處罰事項清單》,對符合情況的不予處罰或減輕處罰。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促進農業執法工作公開透明、合法規范,堅持過罰相當原則,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亂罰款現象發生,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堅持依法護農,支持優化營商環境。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情況及執法實踐,動態調整免罰輕罰清單。落實事后執法回訪,跟蹤問題整改情況,主動向企業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務。推動信用修復與行政處罰“兩書送達”,引導和幫助失信主體主動糾正違法失信行為,協助企業依法修復自身信用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