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科迪華農業科技
近日,農業農村部宣布初審通過了中國首批37個轉基因玉米品種和14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預示著轉基因主糧商業化種植在中國正在成為可能。
轉基因種子應用廣泛嗎?
轉基因商業化開始于1996年,經過20多年的發展,到2021年,全球已經有71個國家和地區種植了商業化批準的轉基因作物,總面積達1.9億公頃。美國、巴西、印度、阿根廷是主要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國家,轉基因作物種植應用率達到90%以上。
轉基因作物種類也已經擴大到32種,種植量前三位是大豆、玉米和棉花,目前全球74%的大豆、31%的玉米和79%的棉花都是轉基因品種。此外,還有馬鈴薯、茄子和蘋果等。
事實上,據報道,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目前轉基因棉花種植面積約在70%左右,但在主糧作物方面,如玉米、大豆等推進比較謹慎,經過漫長的驗證,今年剛剛審批通過了首批轉基因玉米品種和大豆品種。
轉基因種子具有哪些生長優勢?
轉基因種子擁有較好的抗蟲性、除草劑耐受性、生長周期短、單產高等優勢。
根據中國科學院植保研究所的試點項目結果表明,轉基因大豆只需噴灑一次除草劑,就可防治95%以上的雜草,在不使用殺蟲劑的情況下,對主要威脅玉米生產的秋粘蟲防治效果可以達到85%甚至更高。從產量來看,轉基因大豆在降低除草成本50%的同時,產量提高了12%,而轉基因玉米的產量提高了6.7%~10.7%,且對益蟲和土壤質量沒有負面影響。
在耕地面積有限的條件下,提高糧食單產是提升糧食總產量的重要途徑。隨著轉基因種子進入市場,可以助力中國的玉米和大豆種植者提高產量和生產力,這最終將增強中國的糧食安全。
轉基因技術推動育種水平不斷發展
為什么有些植物具有抗性,而另一些植物容易受到感染?一個多世紀以來,育種者一直在通過人工選育、雜交等手段將“抗蟲抗病特性”引入農作物中,以降低產量損失和對殺蟲劑的需求。但科學家們一直不確定抵抗力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直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他們的研究可以直達基因層面。
在1995年
Ronald和她的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Xa21的水稻基因,并證明了它編碼了一種受體,可以識別米曲霉并啟動防御反應,推動對稻瘟病抗病性的改良技術邁進了一大步。
今年早些時候,科迪華也發表了研究報告,證實了玉米植物基因組中存在抗病基因的自然移動,而CRISPR等基因編輯工具可以模仿這種自然發生的過程,釋放出重新定位多種抗病基因的能力。科迪華公布了在公司的研發管線中,用以解決北美幾種玉米疾病的早期階段使用的專有基因編輯技術已經取得了進展。利用CRISPR技術,科迪華已經可以精確地將已經存在于玉米基因組中的抗病性狀放到一起。
科迪華認為,對先進的育種技術進行創新,我們的目標是創造農業的轉型變革。通過這些技術,我們可以利用和復制自然發生的過程,加速發展具有更好的抗逆性和產量的種子。我們致力于為農民提供更多的種植選擇,同時繼續為子孫后代保護我們的自然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