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過,秋分將至,我市小麥從北到南將陸續進入適播期。據省氣象中心預測,未來15-30天,氣溫總體偏低,降水偏多,可能影響小麥播種質量和正常出苗。為切實提高冬小麥播種質量,培育冬前壯苗全苗,夯實明年夏糧豐收基礎,我們提出今年全市小麥秋季播種技術建議。
一、選用優質良種。受今年夏收期間“爛場雨”的影響,建議廣大種糧農民朋友在備耕時,優先選用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商品種子。同時,灌區兼顧選用豐產性好、品質好、節水性好、綜合抗病性強的冬性或半冬性品種;渭北原兼顧選用豐產性好、品質好、抗旱抗、抗寒,抗白粉病、赤霉病、條銹病和葉銹病的冬性品種。
二、科學施足底肥。農家肥每畝施用3000 kg左右,或商品有機肥50 kg;化肥每畝施純氮(N)10~12 kg,磷肥(P2O5)6~8 kg,鉀肥(K2O)5~7 kg,微肥(鋅肥或硫肥)1~2 kg。磷肥、鉀肥和微肥全部作底肥。氮素化肥80%作底肥,20%作追肥。
三、推廣藥劑拌種。為實現苗期對條銹病、莖基腐病、金針蟲、蠐螬等病蟲害的有效防控制,建議采用40%辛硫磷乳油100ml、2%戊唑醇拌種劑150g(或2.5%烯唑醇150~200ml),兌水5kg,均勻拌種100kg,悶種4~8小時,晾干后播種。地下害蟲危害較重地區,建議每畝可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4kg,或50%辛硫磷乳油200~250ml(先用10倍于藥液的水稀釋后噴灑于細土拌勻),加細土10~15kg均勻撒施后進行旋耕。
四、堅持精細整地。一年兩茬地區,在前茬作物收獲后,若地表秸稈量過大,播種機無法正常作業時,宜先使用秸稈還田機進行秸稈還田。一年一料地區,在休閑期翻耕2~3年一次,選擇豐水年深翻,一般入伏前后深翻不低于30cm,盡最大限度蓄水、保墑。
五、提高播種質量。一是適期晚播避免冬前旺長。南部灌區在10月10日~10月22日,渭北旱塬在9 月 22 日~10 月 5 日。二是適量播種。寬幅溝播技術用種量稍大于普通條播。適宜播量一般控制在12.5~15kg/畝,超過適期晚播時間的,每推遲2~3天,播種量增加0.5~0.6kg/畝。三是適宜深度播種。采用寬幅溝播播種的,要強化機具調試、避免播種過深,適墑情況下播種深度一般為3~5cm。沙土地宜深,粘土地宜淺,墑情差宜深,墑情好宜淺。四是適墑播種。秋播期間雨晴相間,各地要密切關注降雨和土壤墑情變化,堅持適墑播種(土壤相對含水量75%左右),確保一播全苗。對墑情不足,旱地小麥在播種時施用保水劑拌肥底施,提前預防干旱影響。
六、選用適宜機械。今年小麥秋播,主推寬幅溝播技術。各地要全力采用小麥寬幅溝播復式專用播種機,一次作業實現滅茬、深松、播種、施肥、鎮壓五聯作。要求深松不低于30cm,深松鏟兼具分層施肥功能;苗帶(播種溝)寬度8~12cm、空帶(免耕壟)寬度不超過20cm。采用“3335”播種的,選用“3335”專用機型進行作業。
七、及時查苗補苗。小麥要高產,播種是基礎,苗全苗勻苗壯是關鍵。對缺苗斷壟的地塊要及早補種,補種時間越早越好。補種,要用原品種種子,謹防品種混雜而影響產量。補苗可采用浸種催芽補種和疏密補缺的方法進行補救栽植,確保苗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