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科荃銀基地正式在紅光村落地。短短5個月的時間,村里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記者看到,200多畝的試驗田里,種植著200多個水稻新品種,并被劃分為國審品種展示區、聯盟新成果展示區、種質資源鑒定展示區、表型組平臺展示區。正值水稻黃熟期,金黃色一點點在綠色的稻田間暈染開來,半個月之后,這里將是一片金燦燦的豐收圖景。與會人員走入田間地頭觀摩交流,見證水稻的生長,感受豐收的喜悅。種業是開端,豐收是結果,種業發展與農民豐收在此交融。
“利用分子設計育種,可以大大縮短育種年限。”中科荃銀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傳統育種方式下,選育一個新品種需要5~8年,而借助基因組學技術,育種年限可縮短至3~5年。得益于分子設計育種技術,中科荃銀目前已有7個水稻新品種完成了成果轉化,包括“滬科優泰香”“科優絲苗”“嘉禾優175”等。其中“滬科優泰香”入選2020年農業農村部水稻良種聯合攻關品種展示示范;新品種“科優絲苗”的種子目前已累計銷售30萬噸,2023年,“科優絲苗”位于湖南省長沙縣的再生稻頭季示范片經專家組實割測產每畝平均干谷產量達825.64公斤。
活動現場,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與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不斷深化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產業化應用稻抗草銨膦除草劑基因;高新區紅光村村民委員會與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框架協議,未來高新區將立足水稻種業,共同振興鄉村經濟。此外,中科荃銀現場發布了導航育種產品服務平臺、水稻品種RGPI(Rice Genomic Performance Index)指數以及7個水稻新品種,助力種業成果轉化和推廣,推進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農業農村部雜交稻新品種創制重點實驗室上海生態觀測站、國家聯盟表型組育種創新平臺以及上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中科荃銀分子育種技術有限公司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進行揭牌活動,推動產學研深入合作,通過合作、互助、交流、共享,實現共贏發展。
近年來,金山區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種源農業、設施農業,加快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推動產業振興。高新區始終堅持“產城融合”理念,聚焦品牌農業、數字農業、高科技農業,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的良好局面。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高新區將逐步探索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高新區現代種業發展步伐,增強農業核心競爭力和綜合生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