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吹拂,沉沉的稻穗隨風搖曳,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金秋九月,300多個水稻新品種在國家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沈陽農業大學卡力瑪水稻實驗站集中亮相,來自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的崗位專家及綜合試驗站站長等200多人齊聚一堂,仔細觀察比較各品種的田間狀態、長勢長相……
9月7日,水稻產業技術發展報告會暨遼寧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考察會在沈陽召開。此次國家級會議落戶沈陽,頗有深意。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胡培松說:“一是因為遼寧是我國重要的優質粳稻生產基地;二是遼寧省粳型超級稻育種成就輝煌;三是遼寧省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高,在沈陽舉辦品種現場觀摩會,對品種培育、輕簡高效栽培、農機農藝融合等,都具有學習和借鑒意義。”
“北粳1705由沈陽農業大學新近育成,產量潛力高、抗病性強,去年10月剛剛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沈農9816曾獲得遼寧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生態適應性極廣的沈農9903先后通過遼寧、吉林、四川三省審定;沈農508在第三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活動中獲金獎……”沈陽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研究員徐海逐一為參會專家介紹實驗站里的水稻品種。
與會專家還查看了秸稈炭化還田長期定位試驗,圍繞高產基因挖掘與分子設計育種、養分資源高效利用關鍵技術、水稻種子活力無損傷檢測分選研究、水稻對紋枯病的免疫調控及綠色防控技術等內容交流研討,為進一步提升水稻豐產性、優質性、多抗性和稻田土壤肥力等建言獻策。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水稻作為三大主糧之一,其產量及品質備受關注。“下一步,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將繼續就綠色優質高效水稻新品種培育與示范、水稻優質豐產高效農機農藝融合技術研發與示范等產業重大關鍵技術開展攻關。”胡培松說,“通過扎實開展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科技特派團、水稻產業專家團工作,將國家水稻產業技術體系‘服務縣域經濟’重點任務與科技服務團、產業專家團工作相結合,打通科技成果應用和服務產業一線‘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