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杰)8月26日,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在大名縣舉辦高油酸花生產業研討及現場觀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新友;全國農技推廣中心、河北省農業農村部門花生產業技術干部、種業專家、種植大戶等同志參加活動。
河北省花生產區土地平整,土質沙壤,花生生育雨熱同期,收獲期干旱少雨,是全國花生優勢產區和優質加工原料生產地。目前,花生是全省第一大油料作物、第三大農作物。2022年,花生播種面積348.6萬畝,位居全國第6位,產量92.6萬噸,位居全國第5位。其中,高油酸花生播種面積180萬畝,占比達52%,覆蓋率位居全國第一位。以高油、高油酸為特色,全省已形成以科研單位為引領、推廣部門為支撐、龍頭企業為骨干、經營主體為示范帶動的“良種培育+良種繁育+訂單種植+倉儲物流+初加工+精深加工+休閑農業+品牌培育”優質花生產業鏈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態勢成效初顯。
高油酸花生育種能力全國領先。該省是最早開展高油酸花生品種選育的省份之一,育種實力較強,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累計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種47個,部分品種油酸含量達80%以上,基本滿足了花生加工企業專用化、差異化的需求。其中,“冀花”系列已在冀、魯、豫、遼等花生產區形成了一定種植規模,被魯花集團、冀中能源油脂公司等加工企業批量利用,冀花18號、19號被列為全國主導品種,冀花521是全國唯一高油酸、高糖花生品種。
標準化生產基地初具規模。該省推廣“土地托管+土地入股+收入保底+盈余分紅”的經營方式,示范推廣了遵化市鮮食花生“多膜覆蓋、分期播種、錯峰上市”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新樂市高油酸花生麥后露地夏播節水高效模式、灤州市起壟覆膜全程機械化栽培模式、大名縣輕簡高效栽培技術模式等,變傳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為適度規模經營,有力推進了花生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全省花生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主產區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
同時,花生加工鏈條逐漸完善,現有500多家花生油加工企業,日處理量在1000噸以上的有4家,圍繞高油酸花生原料,已生產食用植物油、裹衣花生、花生醬等30余種產品,并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向蛋白粉、蛋白飲料、花生短肽、花生紅衣藥物、花生秸稈板材等精深加工領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