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一麥一豆,每畝產值只有2500元,現在種了黑糯鮮食玉米,兩季產值超過5000元,畝產值直接翻倍。”近日,在宿州市埇橋區桃園鎮舉辦的“玉米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與轉化”現場觀摩暨座談交流會上,宿州市創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新榮告訴記者。
“玉米新品種新技術集成示范與轉化”是省財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由省農科院煙草所承擔。“該項目以煙草所選育的黑糯鮮食玉米新品種‘珍珠糯28’為示范品種,在埇橋區桃園鎮澮光村開展配套栽培技術示范與推廣,集中連片種植面積500余畝。”項目埇橋區實施點負責人錢益亮副研究員介紹,通過集成運用分期播種,合理密植,水肥精準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等多項核心技術,示范區玉米長勢良好、果穗均勻,達標商品率較高。經專家現場測產,示范片平均畝產(帶苞葉)折算后為1150千克,對照訂單收購價格標準,單穗去苞葉凈重畝產值為3155.20元,超額完成項目預期經濟效益指標。
“這種鮮食玉米,農戶一年可種兩季,保守估算產值超過5000元。”錢益亮告訴記者,在科學種植的基礎上,他們還在當地開展了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秸稈變肉”和“秸稈變奶”(鮮食玉米秸稈-肉牛和奶牛)全產業鏈模式推廣,持續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