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寧穩定糧食產能出實招

農村新報訊(記者彭翠楠、通訊員胡晶、黃怡兵)7月13日,咸寧市舉行2023年早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現場觀摩會,畝產達500公斤新品種“兩優6號”“兩優152”受青睞。同期,全市39萬畝早稻開鐮收獲,總產約15.25萬噸。
咸寧市地處鄂南,光、熱條件較好,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把恢復發展雙季稻作為穩定糧食產能的重要抓手,抓實抓好18萬畝雙季稻輪作項目。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每個鄉鎮要求新辦500畝以上的雙季稻示范片,對早晚稻每畝補貼150元,同時大力推廣機械插秧、水稻機插秧同步測深施肥等技術,提高早稻單產,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促進早稻質效提升。
為調動農民種植早稻積極性,咸寧市已連續兩年舉行早稻新品種展示示范。示范基地設在咸安區橫溝橋鎮楊畈村,咸寧各縣區種子管理、農技推廣負責人、部分種子經銷商以及種糧大戶等近50人現場觀摩了12個早稻新品種長勢和產量,種子專家從生育期、抗病性、抗高溫熱害、豐產性、適應性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并作出客觀評價。參會人員仔細觀摩各早稻的田間表現,分析討論各品種的優缺點,對整齊度、熟相、結實率、品質等性狀指標進行現場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