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位于浙江東陽市的浙江省農科院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人聲鼎沸。來自全國各地的303個鮮食玉米新品種齊聚于此,看田間長勢、比外觀商品性、賽蒸煮品質,在地頭直接來了場爭霸賽,最終分別從甜玉米和糯玉米兩條賽道中角逐“十大”金獎品種。這一賽場正是2023浙江·長三角鮮食玉米新品種大會,代表著近幾年全省乃至全國玉米的最高育種水平。
在田間展示區里,除了各色各樣的甜玉米、糯玉米新品種,還有浙江省鮮食玉米育繁推創新平臺的成果展示,玉米種質資源展示與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帶狀復合種植技術展示,以及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西南及南方鮮食玉米技術綜合展示區。
都能學到啥?像52個新品種,就是浙江省鮮食玉米育繁推創新平臺建立以來的成果集成,個個頗有來頭。而玉米種質資源展示區所亮相的顏色、形態、大小各異的41份種質資源,則為創制玉米育種材料、培育優良玉米品種提供了豐富的遺傳背景,是破解種源“卡脖子”問題的關鍵核心。
除了玉米品種,不少新技術也引發關注。比如,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展示,發揮高稈作物玉米的邊行優勢,擴大矮稈作物大豆受光空間,繼而又能彰顯大豆根系固氮養地作用,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能穩產,外加多收一季大豆,對于保障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還有“玉米水分需求檢測+集雨保墑控水”技術、酸化土壤調優豐產栽培關鍵技術等13項最新研究成果,如今在生產實際中,正發揮出越來越重要作用。
“我們已經連續兩年拿到金獎了!”捧得證書的浙江科誠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陳瓊眉開眼笑。這次,由他們選育和推薦的“浙甜19”“申雪甜1號”與“誠糯8號”都被評選為金獎品種,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大贏家。
在觀摩現場,另一處人氣也頗旺。與其他擺放玉米的展臺不同,這里擺放著一個別致的盒子,浙江省農科院數字農業研究所專家顧清告訴記者,這是團隊研發的玉米高通量表型盒子。“只要把玉米平放進盒子里,就能識別出一棒有多少顆種子。”說罷,顧清當場演示。果然,在盒子的掃描下,玉米的每一粒種子都無從遁形,此法可有效幫助玉米育種科研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統計時間。
大會期間,主辦方還邀請專家與業界大咖分享了不同地域范圍內鮮食玉米品種的發展趨勢,并現場展出種類多樣的玉米深加工產品。這既是一場視覺震撼,又是一場味覺盛宴,更是一次知識充電的難得機會。
據了解,自2018年以來,浙江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浙江省農科院,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鮮食玉米新品種大會。如今,該大會已逐步成為長三角地區科研院校、種業企業和廣大農戶展示觀摩、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渠道,有力推動了鮮食玉米育種創新、新品種推廣應用和農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