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由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辦的小麥防病提質增產技術培訓班在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的植保人員、農藥企業、種糧大戶現場觀摩了小麥上使用“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集成技術”示范效果。專家組現場對試驗示范地進行了實收實測,與常規對照相比,小麥每畝增產達16.1%。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首席專家王鳳樂表示,為充分發揮植保科技對農業的支撐作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驗證植調劑與殺菌劑等提質增產產品在小麥等作物上的應用效果,近年來全國農技術中心組織了植物健康與提質增產技術試驗示范。今年中心在河南扶溝縣等地安排了“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集成技術”在小麥提單產、提品質上使用效果的大面積示范試驗,在今年這個特珠年份仍然表現出良好的防病、增產作用。
河南省植物保護植檢站站長李好海說,河南小麥面積占全國的1/4,小麥生產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新藥品是科技的載體,通過試驗示范,篩選推薦一批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的藥劑,集成示范一批防病提質增產技術模式,進而推廣應用,能使糧食作物實現提質增產。
此次試驗示范的產品“蕓樂收”,主要由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等集成技術組合而成,主要作用是壯苗、抗病、抗逆,改善作物品質,提高農作物產量。據介紹,“蕓樂收”已入選河南省植保產品推廣應用推薦名錄,并在河南多地開展了小麥防病提質增產試驗示范。河南省植保站副站長韓世平說:“用對了藥,效果不一樣。小麥上噴施三次‘蕓樂收’,能明顯增加籽粒數,千粒重,增產效果顯著。”
近年來,隨著農藥技術發展,具有促進植物健康功能的農藥產品不斷出現,可以提高作物對病害抗性,降低病蟲害發生,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河南、山東、陜西、湖北、江蘇等地均開展了“蕓苔素內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集成技術”試驗示范。
湖北省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開展試驗示范,試驗表明,噴施藥劑可有效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作物抗逆性,對減輕病害有一定促進作用。
山東省于2021年、2022年分別在濟南商河、棗莊滕州、泰安東平三地開展提質增產示范。試驗表明,藥劑處理區小麥植株莖稈相對較粗壯,收獲前小麥葉片及莖稈綠色保持度明顯高于對照區,籽粒飽滿,整體抗逆能力增強,長勢較好。
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正高級農藝師李永平說,本次培訓班的舉辦,就是為了充分發揮植保技術在促進植物健康和病害防控的作用,為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提供技術支撐。實收測產取得的良好效果證明,在使用農藥防治好病蟲害的植保工作中,通過科學的、合理搭配農藥品種,充分發揮現有部分農藥品種在促進植物健康上的作用,能夠達到既有效控制病蟲害,又實現作物增產提質、農民增收的效果。
與會人員建議,結合各地小麥生產和病蟲害發生情況,突出農藥減量提質增效,考慮綜合植保技術路線,在小麥不同時期針對性施用;按照減量降本增效的方向,探索試驗不同情況下性價比最高的施用方案;進一步加強合作,擴大試驗示范范圍,除小麥、花生、玉米外,在蔬菜、果樹等作物上加強試驗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