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您離開我們已經兩年了,今天,我來到興安盟,想以這種特別的方式和您說說話。”
“我也十分想念你,想念和我一起奮斗的同志們,你在興安盟建立工作站已經5年了,我們當初規劃的目標實現了沒有?”
“實現了!您提出的水稻畝產增產100公斤的目標,在2021年就已經超額完成……”
5月24日,一場特殊的對話在內蒙古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科研基地進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水稻之子”袁定陽與“袁隆平”元宇宙數字人進行超時空對話,匯報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專家工作站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同時,接棒父親夢想,宣布“袁夢計劃”升級到4.0版,助推興安盟在推進高端水稻研發平臺建設和延伸稻米產業鏈上再上新臺階。
今年,“袁夢計劃”4.0將在興安盟水稻新品種研發、鹽堿地稻作改良產業化應用、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方面再創佳績,推動興安盟建成北方寒地水稻、耐鹽堿水稻種源生產基地和關鍵技術輸出基地,力爭“十四五”期間在全盟示范推廣優質水稻30至50萬畝,旱作水稻20萬畝,耐鹽堿水稻20萬畝,建成種源基地10萬畝,讓科研成果更多惠及群眾,助力鄉村振興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5年來,我們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提高興安盟大米畝產超過100公斤的目標已經初步完成,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為提高興安盟大米的品質和產量,為助力鄉村振興不斷完善我們的‘袁夢計劃’,為‘興安產,安心選’注入‘芯’動力,讓興安盟‘好味稻’香飄萬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說。
2018年,袁隆平院士來到興安盟,親自為興安盟袁隆平水稻院士工作站揭牌。5年來,興安盟持續加力將科技創新動能注入水稻“小切口”,努力做強農牧業“大產業”,與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的合作成果豐碩、喜報頻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分中心及試驗基地相繼落戶興安盟。
袁隆平逝世后,袁定陽接棒“袁夢計劃”,先后啟動了“袁夢計劃”2.0版和3.0版,成功選育優質水稻品系13個、審定水稻新品種3個,示范推廣效果顯著。2022年,興安盟地產粳稻實現畝產717.56公斤,超額完成袁隆平院士提出的“三年內幫助興安盟水稻畝增產100公斤”目標。
與此同時,興安盟耐鹽堿水稻畝產量連續四年突破1000斤,種植模式成為國內鹽堿地治理的標桿。“北方寒地水稻及區域耐鹽堿水稻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范”成為內蒙古廳盟會商實施項目的典范。隆華良種選育繁育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納入“自治區生物育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
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長王世剛表示,今后工作站將繼續以科研為主,推動優質水稻品種不斷的迭代更新,輻射周邊百姓,使興安盟的稻農收入更高,努力把興安盟打造成優質大米生產基地和優質水稻品種輸出基地。
為了進一步提升興安盟大米的知名度、美譽度,活動還邀請了網絡大V線上助力,同時在“興安產 安心選”抖音平臺進行專場直播,興安盟大米及農特優產品也將在天貓、抖音平臺直播銷售。
“今年‘袁夢計劃’4.0版的主要任務是拓寬興安盟大米的銷售渠道,我們希望通過線上的網紅直播帶貨以及線下的商超社區門店陳列等多渠道推廣,把興安盟大米賣出好價格、賣出好品質,讓中國的飯碗裝上更優質的興安糧食。” “袁夢計劃”聯合發起人姜章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