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省油菜主要處于抽苔末期至始花期;小麥處于分蘗拔節期,早稻陸續進入播種期。隨著氣溫回升,油菜霜霉病、菌核病、蚜蟲等病蟲害將加劇發生為害。據省氣候中心預測,3月上中旬全省平均氣溫偏高明顯,較常年同期偏高1℃-2℃;預計有3次明顯的強降水過程,氣候條件總體有利于病蟲發生為害。根據農業農村部等四部門《科學抗旱春管奪夏季糧油豐收預案》要求,各地要早謀劃、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治,堅決做好春季糧油作物病蟲防控工作。
一、油菜
根據當前我省油菜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田間長勢和未來氣候條件等因素綜合分析,預計今年油菜菌核病偏重發生,油菜霜霉病、蚜蟲中等發生。
(一)當前油菜病蟲發生情況。
1.菌核病。據2月中下旬調查,當前田間病情發生差異較大,主要集中在浙中、浙西地區發病,平均株發病率3.6%(幅度1.71%-6.7%),略輕于去年同期,接近常年同期。隨著氣溫升高,油菜生育進度加快,田間郁閉程度提高,將有利于病害的發生。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氣候型常發病害,如遇花期雨水多,將加重病害的發生。
2.霜霉病。當前浙中、浙西地區已普遍發生,發病主要集中在基部老葉。2月下旬調查,龍游、開化、永康平均株病率分別為14.7%、35%、46%,接近于去年和常年同期。江山嚴重田塊平均株病率達100%,葉病率32.6%,重于去年和常年同期。
3.蚜蟲。據2月下旬調查,建德平均有蚜株率17.9%,百株蚜量84.3頭(0-245頭),高于去年同期;永康、江山、常山等浙中地區平均有蚜株率1%-3%,低于去年同期。隨著氣溫回升,田間蚜量將快速增加。
(二)防治措施。
1.農業措施:及時清溝排水,降低田間濕度,增加根系活力,抑制菌核萌發;摘除病、老黃葉,帶出田外集中處理,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視情可在始花期和盛花期各施藥一次進行預防。始花期施藥,重點保護油菜莖基部;盛花期施藥,阻斷花瓣接觸侵染。防治油菜菌核病可選用異菌脲、氟唑菌酰羥胺、腐霉利、咪鮮胺等;防治油菜霜霉病可選用霜脲·錳鋅、甲霜·錳鋅等;防治蚜蟲可選用噻蟲嗪等,不建議使用吡蟲啉。
二、小麥
重點做好小麥赤霉病、銹病、蚜蟲等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
(一)赤霉病。堅持“適期防治,見花打藥”,抓住小麥抽穗揚花的關鍵時期,主動預防,遏制病害流行。對高感品種,如天氣預報揚花期有陰雨、結露和多霧天氣,首次施藥時間應提前至抽穗期;藥劑品種可選用氟唑菌酰羥胺、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戊唑醇等,要用足藥液量,施藥后3~6小時內遇雨,雨后應及時補治;如抽穗揚花期遇到適合病害流行的連續陰雨天氣,需隔5~7天再用藥防治1~2次,以確保防治效果。
(二)銹病。堅持“發現一點,防治一片”,及時控制發病中心。藥劑可選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環唑、丙環唑等。
(三)蚜蟲。當蚜量達到百株500頭時,應進行重點挑治,可選用噻蟲嗪、啶蟲脒等。
三、早稻
(一)種子處理。早稻播種前曬種、選種,做好浸種、拌種等種子處理,可選用甲霜·種菌唑、肟菌·異噻胺、咪鮮胺、氟環·咯·精甲等預防控制水稻惡苗病;吡蟲啉、噻唑鋅等藥劑拌種或浸種預防秧苗期薊馬、稻飛虱、白葉枯病等。
(二)翻耕灌水。3月中下旬~4月中旬越冬代螟蟲化蛹期連片翻耕冬閑田、綠肥田,并灌深水浸沒稻樁7~10天,殺滅越冬代二化螟,降低蟲源基數。
(三)性信息素誘殺。自3月下旬起,選用持效期3個月以上的二化螟誘芯,早稻種植區按每畝1套設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捕器,放置高度以誘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80cm為宜,降低二化螟成蟲基數,減輕一代二化螟危害。
(四)化學除草。堅持“農業措施為基礎、封閉處理為重點、莖葉噴霧為補充”的除草策略,重點做好播后土壤封閉處理。
1.土壤封閉。氣候條件適宜情況下,直播稻在直播后1~3天,在雜草出苗之前,采用丙草胺、芐嘧磺隆等藥劑及其復配制劑進行土壤封閉處理;施藥時田面平整,不能積水,藥后3~5天內需保持畦面濕潤。
2.封殺結合。播種后天氣條件不適宜,可將土壤封閉處理的時間推后,選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等藥劑及其混配制劑采取封殺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
四、注意事項
1.安全合理使用農藥,注意輪換用藥以延緩抗藥性。
2.應用植保無人機施藥作業時,應適當加大水量,畝用水量不宜低于1.5L。
3.化學除草時要做到田面平整,施藥均勻,不重漏噴,勿將藥液霧滴漂移到周圍其它作物上。施藥前排干水,施藥后保持田面濕潤、不積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