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全球糧食價格大起大伏,俄烏局勢亦是擾動國際糧價的重要因素之一。
1月6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創154.7點,同比上漲17.9%,突破2011年前高,創歷史新高。其中,2022年世界玉米和小麥價格雙雙創歷史新高,分別較2021年平均價格上漲24.8%和15.6%,同時大米出口價格平均同比上漲2.9%。

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12月平均為147.3點,環比下降1.9%,但同比上漲4.8%。
南半球正值收獲季節,供應隨之增加,同時出口競爭依然膠著,因此小麥出口價格12月走低。
世界玉米價格同樣環比下降,下行壓力主要來自巴西出口的有力競爭,但由于阿根廷旱情堪憂,價格得到一定支撐。在玉米和小麥市場溢出效應的影響下,世界高粱和大麥價格也出現下跌。
相比之下,在亞洲買盤和部分出口國貨幣兌美元升值的提振下,國際大米價格12月走高。
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2022年走高系多方面因素驅動,包括市場嚴重受挫,不確定性增多,能源和投入品成本上漲,部分主要供應國遭遇惡劣天氣,以及全球糧食需求持續高漲。從期貨走勢來看:
2022年CBOT小麥全年上漲2.69%,年內跌幅抵消漲幅,最高1363.50美分/蒲式耳;
CBOT玉米連續第五年上漲,全年上漲14.51%;
CBOT糙米全年上漲23.67%,全球大米供應趨緊;
CBOT大豆連續第四年上漲,全年上漲13.77%。
預計2023年國際糧食價格重心將逐步下移。但依然需要警惕在疫情、俄烏沖突、極端天氣背景下,全球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
其一,全球谷物供應形勢轉好,黑海糧食外運暫穩等。世界銀行曾預計,2023年農產品價格將下降5%,2024年將企穩。
其二,糧食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減少。根據世界銀行報告,截至2022年12月12日,19個國家實施了23項食品出口禁令,8個國家實施了12項出口限制措施,政策有效期大多至2022年12月31日。
其三,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已連續第九個月下跌,全球通脹有望緩解。
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中華糧網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