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種不擇土質,管理節約人工,可食用、還可做牲畜口糧……
似蘿卜非蘿卜 芫根是個“寶”
似蘿卜非蘿卜 芫根是個“寶”
年末歲尾,深受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農戶喜歡并種植的芫根又進入豐收時刻,家家戶戶在地里忙碌著。芫根這個貌似蘿卜的農作物,在當地世代種植,從來就沒有商販收購,但一點兒不缺“出口”,農戶們或將芫根腌制成酸菜,或將芫根用作牲畜的飼料,既滿足了生活所需又發展了畜牧業。
記者發現,芫根雖然貌似蘿卜,但卻呈扁圓形,甚至有點兒像苤藍,芫根還能像水果一樣生吃。四川省農科院經作所農藝師賴佳提供了專業的解釋:“芫根為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作物,蘿卜為十字花科蘿卜屬蘿卜種作物。蘿卜肉質較為松軟、水分充足;芫根肉質緊實、干物質含量高、水分含量較低。”
祖馬村村支部副書記阿由志補說。“芫根一般種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現在全村320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芫根,芫根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這是因為種芫根有幾個好處:一是不擇土質,只需自留種,撒下去就不用管了;二是它的長勢快,能抑止野草生長,就不用人工除草,大大節約了人工;三是芫根除村民自食以外,還解決了秋冬牛羊缺少青飼料的大問題,全村每年要宰殺500多頭豬、1000多頭羊、500多頭牛、兩三百匹馬,芫根成為這些牲畜重要的口糧。”
“芫根解決了人們的食用以及牲畜的飼料,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而且,勞務費用很低。”該縣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站站長葛忠衛說,芫根在峨邊已種植上百年的歷史,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歡,目前全縣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均是自用和飼料為主。
“現在,農戶均是撒播,種植密度很隨意,肉質根大小不一,莖葉長短不一,不具有商品性。”葛忠衛說,“要搞商品化生產,我們就要引導農戶采用新的種植技術,采用點播、移栽等方式,同時,我們也要對老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并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范篩選,向農戶進行推廣。”
(據《四川農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