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糧價宛若驚弓之鳥,在脆弱的全球糧食貿易體系下,全球糧食價格開始穩步上揚。
以小麥為例,2022年以來,CBOT小麥主力合約連翻上漲,尤其是俄烏沖突后,小麥年內漲幅一度超過70%,3月8日更是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363.5美分/蒲式爾。目前仍維持上漲趨勢,5月17日達到階段性高點1284美分/蒲式爾。

面對日益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各國選擇收緊糧食出口政策,優先保障國內糧食安全。據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公布的數據,俄烏沖突已導致23個國家轉向糧食保護主義。并且經驗表明,關于2007-2008年食品價格危機期間,出口限制政策促成農產品價格上漲40%。
更為糟糕的是,除了兩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烏克蘭,以及小麥生產大國印度外,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摩爾多瓦等國家也紛紛開始禁止小麥出口。
除了小麥,其它農產品也面臨禁令,包括玉米、面粉等多種谷物、葵花籽油、棕櫚油、化肥等。
隨著戰爭的繼續,糧食短缺,尤其是谷物和植物油短缺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將導致更多國家轉向貿易限制。

受沖突影響,目前烏克蘭生產和出口均受到不同深度的影響。5月18日,烏克蘭表示今年糧食產量有可能下降50%,越冬作物的播種也將受到嚴重影響。國際社會應該做好每噸小麥的價格由目前的430美元漲至700美元的準備。此外,烏克蘭至少有2500萬噸糧食被卡在境內,大量糧食積壓在烏克蘭的倉庫里可能繼續影響全球食品價格,還可能限制烏克蘭未來的糧食存儲能力。
當前全球糧食市場供應短缺矛盾突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出警告,人類或將面臨“二戰后最大的糧食危機”,多達17億人正暴露在糧食、能源和金融系統的破壞之下,導致貧困和饑餓問題的惡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當前全球饑餓水平處于新高。短短兩年內,嚴重缺乏食物保障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從新冠大流行前的1.35億,增加到了今天的2.76億。超過50萬人生活在饑荒之中,自2016年以來增加了超過500%。
過去一年中,全球糧食價格上漲了近三分之一,化肥價格上漲了一半以上,油價上漲了近三分之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缺乏財政空間來緩沖這些上漲帶來的打擊。許多國家無法借貸,因為市場對他們關閉了,而那些能夠借貸的國家被收取了高額利息,使其面臨債務困境和違約的風險。
古特雷斯表示,糧食危機不分國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獨克服。讓數百萬人擺脫饑餓的唯一機會,是采取緊急和團結一致的共同行動。
來源:中華糧網綜合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