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影響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因。種子供需工作是種情監測調度工作的重要部分。首先,闡明了新形勢下種子供需工作的戰略地位,主要體現在良種供應是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也是國家種業管理重點關注的事項。其次,指明了新階段種子供需工作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即工作重心變為“三個保障”——保障數量絕對安全、保障品種結構合理、保障企業產銷對路;工作主線調整為“三維調度”——堅持體系、基地、企業調度三板同步;關注作物調整為“7+N”,N為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大意義的農作物;工作視野由全國調整為全球,強化外資種業生產經營監測,保障國家種業安全。最后,從體系建設、關鍵節點重點關注、加強數據治理等幾方面明確了保障優質種源供應,筑牢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優質種源基礎的路徑與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業生產與用種保障工作,多次強調要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會議首次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并指出要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種子供需調度是評估用種安全以及做出應對的重要手段,是守好種源自主可控與糧食生產安全的底線,是種情監測調度體系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在這個形勢下,要重新認識種子供需工作的重要性、特征、要求和方法。
01
準確理解新形勢下種子供需工作的重要戰略地位
?1.1 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先行一年把牢良種供應關
種子是農業生產的起點,是必備的農業生產資料,直接決定糧食產量與質量。我國糧食生產取得“十七連豐”,穩定在6500億kg以上,這其中,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達到45%。種子的生產和推廣與肥料、農藥等農資不同,具有很強的季節性,當年農業生產所需的種子,必須提前一年安排生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守好“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良種供應底線,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看得見的手”的力量,強化種子供需監測調度,提前1年精準研判制繁種面積、災情、產量以及市場供求形勢,指導企業科學調整種子生產規模,保障全國和各區域農業生產用種的數量充足、品種多樣與供應均衡。
?1.2 構建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種子必須先行一步
農業振興,良種先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農業現代化。種子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和先導,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實現農業高質量、綠色、高效益發展,種子必先行。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征程中,必須構建強有力的種業精準決策管理支撐能力、種子企業生產經營指導能力和農民選種用種引導能力,通過優化種子供給結構和提高種子供給質量,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綠色興農、質量興農。
?1.3 服務種業決策管理,必須抓牢種子供需形勢分析
種子數量夠不夠、質量好不好,是農業主管部門最為關心的首要大事。當前,新一輪種業管理體制改革已經基本到位,“政事分開、處站分設”的種業管理格局已經形成。新形勢下,種業事業單位體系要緊緊圍繞“種業管理技術支撐與種業發展服務支撐”定位,持續推進種業監測服務體系建設,強化種子需求狀況、企業制繁種情況和種子市場運行動態調度,為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決策和組織指揮農業生產、指導種子企業生產經營和農民選種用種提供準確可靠、及時有效的種子信息。
02
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種子供需工作的新特征、新要求
“十四五”期間種子供需形勢分析工作要順應中央“三農”和現代種業發展新格局,找準工作定位,明確主攻方向,提升工作質量,總結起來有4個調整。
?2.1 種子供需工作重心從一元關系調整到三元關系
種子供需工作起始于計劃經濟時期的“四化一供”階段,農業生產用種主要依靠縣種子公司統一供應,各地根據調度供需情況,開展跨區種子余缺調劑,確保用種安全。1989年國務院出臺種子管理條例以后,種子供應逐步交給市場,“種子夠不夠”的問題逐步弱化,品種是否對路、結構是否合理、品質是否優良是優化種業供給質量,推動農業高效益發展的關鍵問題。新時期下,種子供需工作重心要突出“三個保障”,即保障數量絕對安全、保障品種結構合理、保障企業產銷對路。
?2.2 種子供需工作主線從一維調整到三維
市(縣)級種子站機構改革方興未艾,種子事業機構經歷人員調整后,短時間內存在信息溝通效率低、工作銜接不暢等問題,傳統各級種子站逐級調度的工作模式受到掣肘。各級種情監測體系要以本次機構改革為動力,逐步完善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堅持體系、基地、企業調度三板同步,重點摸清“兩雜”種子國家級制種大縣、國家級區域良種繁育基地以及各作物前50強企業的種子生產銷售和庫存情況,強化3條渠道調度數據對比分析,提高調度信息的準確性。
?2.3 種子供需作物范圍從7個調整到“7+N”個
農業生產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滿足消費者對豐富多樣農產品的需求。種子供需形勢分析以往只聚焦7種重要農作物產需情況,已難以適應優化種子供給結構的新要求。隨著消費需求多樣化的發展,要在確保糧食等7種重要農作物供種安全的基礎上,加大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重大意義的農作物種情調度,摸清摸準播種面積、播種時令、播種量、主導品種、主要企業、主要基地、市場價格等基本情況,掌握產業發展基本盤。
?2.4 種子供需工作的視野從國內調整到全球
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負面清單”中將外商投資種業的作物限制范圍由農作物縮減為小麥、玉米,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51%,在自貿區中方持股比例不低于34%。面對未來,必須要有全球的視野與格局,保持對全球種業巨頭、世界先進育種技術、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關注度與敏感度,站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宏觀視野審視國內外市場變化,強化外資種業生產經營監測,保障國家種業安全。
03
全力以赴筑牢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優質種源基礎
新形勢下,種子供需工作要以國家“三農”大政方針和工作部署為行動指南,以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為首要目標,以解決種子需求與供給有效匹配矛盾為主攻方向,超前把準農作物種子生產動向,強化種子生產經營指導,打牢良種供應保障根基,為下年度糧食豐收贏得主動。
?3.1 圍繞體系建設,持續強化種子供需調度工作基礎
樹立種子供需調度大體系觀、長遠觀、整體觀,積極對接改革后種子供需調度職能所屬部門,明確種子產供需調度工作負責專員,建立聯系渠道,穩固基層監測體系人才隊伍。同時,強化溝通交流,明確工作專員,加強業務新人的工作培訓,使其熟練掌握供需調度指標含義與信息采集上報方法,打牢業務工作基礎。
?3.2 圍繞關鍵節點,持續做好種子供需常態化監測調度
在種子生產計劃落實、種子生產收獲、種子加工調運、鋪貨下擺等關鍵節點,持續跟蹤調度農作物種子生產面積、制種產量、品種結構等情況,科學評估災害發生情況,以及災害對種子芽率、種子活力等造成的影響,切實摸準企業有效庫存以及種子轉商情況,綜合研判種子需求數量與種子商品化率。
?3.3 圍繞數據治理,持續提升種子供需調度分析水平
圍繞品種、企業等核心指標,推進種子備案、生產經營、供需調度與市場監測系統有效對接,運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實現種子生產、市場銷售等環節精準分析。同時,廣泛收集影響產需形勢的氣象、經濟、政策等相關信息,加強種子生產需求變動趨勢的綜合研判,研究分析新階段種業發展的特殊規律與企業經營行為邏輯。
?3.4 圍繞職能定位,切實強化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指導
圍繞“種業管理技術支撐和種業發展服務支撐”職能定位,發布種子生產指導意見或“種情通報”,支撐種業管理決策,引導種子企業合理調整種子生產計劃,指導農民有序購種,維護轄區市場秩序,確保農業供種安全。(參考文獻略)
★本文來自《新形勢下做好種子產供需形勢分析工作的思考》
☆作者:景琦
★單位: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刊于《中國種業》2022年第3期41-43頁 轉載請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