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彥鋒(右)在育種實驗室內
全媒體記者 耿蘇強 李煜強 王朝陽
出路——從常規育種走向分子設計育種
2015年,張彥鋒結束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單位開始了油菜分子設計育種研究工作,并開始了籌建油菜分子設計育種實驗室工作。
4年后,建成了設備齊全的分子設計育種實驗室及其油菜低溫春化室、油菜加代培養室等附屬設施共計500多平米。同時,培養了一支分子設計育種研究團隊,為打好油菜種業的翻身仗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創新——瞄準材料創新讓油菜香飄四海
“在多次的反復研究嘗試中,我采用了‘單倍體育種技術’,較傳統技術它獲得材料群體大,性狀易聚合,能把5到6年的時間壓縮到1年甚至半年,創制材料的速度大大提升了。”
“現在我們正在培育能輕簡化種植,不需間苗,適宜機械化收割的優質品種。”張彥鋒說,在每畝5萬密度的種植測試中,這種油菜依然不倒伏,這為目標的實現又近了一步。
奉獻——甘做實驗室的“男保姆”為育種事業傾盡心血
“我的研究方向是分子設計育種不是轉基因育種,能規避轉基因風險,技術的集成才能有創新的成果。
張彥鋒主持或參與的科研項目超過十多項,2020年獲批了陜西省油菜分子設計育種創新團隊,2021年陜西省油菜分子設計育種科技資源創新平臺,創制了大量具有生產潛力的油菜新材料,培育的一系列新的優勢雜交組合正在參加區域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