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南當前小麥長勢
由于今年秋季降雨頻次高、降雨強度大、降雨范圍相對集中,且強降水落區重疊度高,部分蓄滯洪區和地勢低洼地區農田長時間積水嚴重,多數農田土壤水分飽和或濕度偏大,導致今年全省小麥播期總體推遲,部分地區播期偏晚,加之11月6-8日、20-22日出現的劇烈降溫降雨雪寒潮天氣過程,對已出苗麥田培育冬前壯苗、尚未播種麥田搶時播種帶來困難,而已經播種尚未出苗的地塊將延遲出苗時間。據向相關部門咨詢,從11月下旬統計數據來看,河南省當前一、二類苗好于預期。依據河南農業大學小麥栽培創新團隊近段各試驗基點實地調查來看,當前河南不同生態類型區小麥長勢特點為:豫北地區播期普遍偏晚,多數麥田苗子弱,根少、蘗少,群體小;豫中、豫東地區多集中在10月下旬的適期下限播種,生長基本正常,但部分地塊存在播量偏大、10月上中旬搶墑播種的麥田由于麥播后氣溫偏高,個別地塊已出現旺長現象;豫南遲播面積大,麥苗小,一類苗少,二、三類苗多;豫西旱地適期播種面積大,長勢普遍較好。
二、存在問題與冬管建議
從整體來看,今年麥播困難多、播期拉長,情況十分復雜。因此,針對今年麥播特殊氣候條件和小麥生產實際,我省小麥冬前管理應按照“因地因苗施策、早管細管適促、增溫保墑防凍、促根增蘗保壯”的技術思路,科學分類管理,促苗穩健生長轉化升級,保苗安全越冬,奠定明年豐收基礎。當前河南小麥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技術措施為:
(1)對于土壤偏濕、墑大搶時早播的麥田,耕翻整地多次機械碾壓,土壤結構破壞,表層坷垃大而多,土壤空隙大,透風跑墑,且大量秸稈存于地表,出現黃苗死苗,或只旋耕不耙實,土壤懸松造成小麥根系懸空發生“吊死苗”現象。對于這類麥田,應在墑情、溫度適宜時進行機械鎮壓或適時澆水,以壓實潤碎坷垃,彌補土壤裂縫,提墑保墑增溫,防旱防凍,促進次生根噴發下扎,保苗穩健生長。
(2)晚播小麥因冬前積溫不足,出苗晚,加之氣溫逐漸降低,難以實現壯苗安全越冬。對于這類麥田,應在小麥出苗后適時淺耕劃鋤,雨后及時人工劃鋤或機械松土,破除板結,提墑保墑,改善土壤透氣性,提高地表溫度,促苗早發快長。對缺苗斷壟嚴重或漏播行多的田塊,應及早浸種催芽后開溝補種;對底肥施用不足或秋季積水時間長、耕層養分淋溶多的地塊,可趁雨雪適量追肥。由于晚播麥田底墑普遍充足,冬前一般不再進行澆水,以免地溫降低影響麥苗生長。但應特別注意防御凍害。
(3)正常播種麥田,應以促弱穩壯控旺、保苗安全越冬為主攻目標,可在小麥分蘗后對墑情適宜地塊及時進行鎮壓,以控制麥苗冬前旺長。尤其對耕作整地粗放和秸稈還田沒有耙實、土壤喧松的麥田,必須進行冬前鎮壓,以促進根系下扎和葉蘗生長,確保壯苗安全越冬。對墑情適宜、生長正常的適期播種麥田,冬前一般不再進行冬灌。對表層土壤失墑塊必須澆越冬水的麥田,應積極推廣微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以補充表墑、壓實土壤,促進根蘗生長;對長勢偏弱的麥田,應結合劃鋤鎮壓、肥水調控,促其轉化升級,保苗安全越冬。麥田鎮壓應特別注意土壤墑情,掌握鎮壓時間,對土壤過濕或土壤封凍的田塊不宜鎮壓,苗小苗弱麥田不宜重壓,以免壓傷麥苗。
此外,各地應根據冬前氣溫和麥田草害發生種類,在小麥3~5葉期、雜草2~4葉期,選準對路農藥,適時開展化學除草,并嚴格按照藥劑使用說明書要求進行統防統治,提高防效,避免產生藥害。由于今年土壤墑情普遍較好,各地還應做好與根系有關病害,如紋枯病、莖基腐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蟲、麥蜘蛛、蚜蟲等病蟲害的動態監測,及時進行挑治,以壓低病蟲越冬基數,減輕春季和后期防控壓力,確保小麥安全生產。豫南稻茬麥區或其它低洼易澇麥田,要及時清理溝渠,防止漬澇危害。各類麥田都要嚴禁牲畜啃青,損害麥苗。
三、河南小麥防災減災任務
據河南省氣象局統計,麥播以來(2021年10月10日-2021年11月23日)全省平均氣溫較去年同期偏低0.9℃,較常年偏高0.5℃;日照時數較去年同期偏多28.3小時,較常年偏少16.5小時;降水量較去年同期偏少30.7mm,較常年偏少15.3mm。10月10日至11月23日各地≥0℃積溫為553.1℃ d,較去年同期偏少41.8℃ d,較常年同期偏多20.5℃ d,總體氣象條件利于小麥種子萌發和苗期生長。2021年11月6-8日,全省出現大范圍寒潮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以來11月同期最強。8日早晨全省大部最低氣溫在零度以下,其中西部山區-9~-7℃。此次降溫過程主要影響未完成播種地區土壤散墑,推遲整地播種進度;已播小麥正處于種子萌發和苗期,耐低溫能力較強,豫北個別地區剛出苗的嫩葉輕微受凍變色,但總體影響不大。11月20日夜里-22日,河南出現6級以上大風和明顯降溫天氣,大部地區最低氣溫在-4~-1℃,此時小麥處于出苗-分蘗期,未受明顯影響。但據氣象部門預測,2022年可能會出現晚霜凍、干旱、大風等農業氣象災害。因此,防災減災的主要任務為:
1.防霜凍:霜凍是河南春季主要氣象災害之一,對小麥產量形成和生產常造成一定不利影響。尤其是小麥春季晚霜凍害河南大部分地區為3年一遇,其中豫北、豫東4月出現霜凍次數占總次數的70%,豫南、豫中占40%~50%,豫西丘陵地區占30%~35%。今年豫北苗情偏弱,需重點關注晚霜凍對豫北小麥的不利影響。
2.防干旱:干旱災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區域性和年際變化特點。河南小麥春旱頻率北部高于南部,黃河以北春旱發生頻率在30%以上。今年我省小麥底墑普遍較好,小麥春旱大面積發生可能較低,但不排除局地干旱發生可能。
3.保苗安全越冬任務重。各地應密切關注積溫差異對不同播期冬小麥安全越冬的影響。豫北晚播麥田冬前積溫不足,不利于冬小麥冬前分蘗,應加強水肥管理,促進小麥根蘗生長,保苗安全越冬。其他適期播種的麥田積溫充足,應注意提高小麥抗寒能力,壯苗越冬。
(作者;王永華河南農業大學博士、副研究員,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黃淮南部栽培崗位科學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