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再現強降雪,玉米上市放緩,后期來看,因天氣、物流偏緊等造成的供應不暢,對于傳統新糧上市高峰期的玉米市場而言,影響的只是階段性供需節奏,并不會改變新玉米市場購銷的總體進程。
11月中旬以來,隨著天氣好轉,產區玉米上量增加,國內玉米市場呈現震蕩偏弱行情,東北部分地區因氣溫回升導致部分“地趴糧”出現發熱、霉變升高等風險,售糧明顯增多。但11月19日至22日,我國迎來新一輪寒潮,其中黑龍江、吉林部分地區再次出現強降雪,交通受阻影響市場購銷節奏,使得短期玉米上市進度再次放緩,東北玉米價格或將受到提振。
同時,華北地區本地糧源上市量仍較有限,農戶售糧積極性不高,再加上東北玉米受天氣影響發運滯緩,部分用糧企業開始提價促收,但與上周同期相比,仍處于下行態勢。
據監測,截至11月23日,山東壽光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2750元/噸,與上周末持平;河北秦皇島2510元/噸,上漲50元/噸;河南焦作2830元/噸,保持穩定;遼寧錦州港主流集港價2640~2650元/噸,上漲20元/噸;廣東蛇口港二等玉米報價2880~2900元/噸,上漲10元/噸。
產區新糧上市增加
天氣影響階段性供應
11月中下旬以來,因天氣好轉且氣溫回升,加之玉米價格穩中走高,農民賣糧特別是部分“地趴糧”出售節奏有所加快,產區新玉米上市量增多,加之用糧企業收購積極,以及收儲企業大范圍開庫收購,玉米市場購銷漸趨活躍,但整體來看,今年新玉米收購進度同比仍然偏慢。
卓創資訊調研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東北及華北地區整體售糧進度同比偏低,其中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農民平均售糧進度分別為26%、7%、15%,除黑龍江因東部地區上市提前而加快了平均進度外,其他地區售糧進度均低于上年同期。
據氣象預報,受寒潮影響,11月22日至12月1日,東北大部累計降水量將達10~30毫米,局部40~50毫米,其中11月22日至23日,吉林北部、黑龍江中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雪,黑龍江東北部部分地區有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這也將影響玉米上量及外運節奏,并支撐短期內玉米價格偏強運行。但11月下旬中期后氣溫逐漸回升,到12月上旬,除東北地區東部有5~15毫米的降水外,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受此影響,東北地區新糧或將迎來一波出售高峰。
生豬養殖收益增加
深加工企業開工增長
從收購市場看,今年中間商收購新玉米的心態普遍偏于謹慎,對新糧價格及購銷進度的提振效果有限。從用糧企業看,因當前正是潮糧上市時期,利于深加工企業降低成本,隨著開工率恢復增長,深加工企業特別是東北企業收購量逐漸增加。但與此同時,產品庫存隨之增加,在下游備貨意愿有所減弱的情況下,部分深加工產品價格總體穩中有跌。據監測,山東諸城淀粉出廠價3680元/噸,較上周同期下跌80元/噸;吉林公主嶺3550元/噸,保持穩定。
飼料養殖方面,生豬價格繼續回升,帶動養殖利潤持續處于盈利區間。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發布的11月第三周數據顯示,本周全國生豬平均出場價18.47元/公斤,比上周上漲5%;豬料比價5.61,周環比上漲3.89%。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盈利238.85元,比上周增加84.65元/頭。這也利于養殖戶對后市看好的信心,使得近期壓欄情緒抬頭,短期內受氣溫下降、終端消費好轉等影響,預計豬價仍有上漲空間。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10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達4348萬頭,比4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多6%,由于8、9月份仔豬出生量較多,按照生產周期算,在利空春節后豬價的同時,將對豬料需求形成有效支撐。
小麥價格漲至高位
飼用性價比優勢減弱
近兩個月來,國內小麥市場價格不斷沖高,最高累計漲幅達到260元/噸左右,盡管最近部分地區有所回落,但目前總體價格仍穩定在2800元/噸以上。主要是近期面粉銷售有所放緩,制粉企業調整原糧采購節奏,小幅下調小麥收購價格。
據監測,截至11月23日,加工企業普麥主流收購價2820~2860元/噸,較上周末有10~20元/噸的回調。對比玉米現貨價格,二者價差基本持平,部分地區玉米價格已低于小麥價格,一些飼料企業調整配方,以玉米為主要原料的態勢逐漸顯現。
后期來看,國內小麥市場進入傳統的堅挺走強周期,而玉米則進入批量上市期,將重回小麥價格高于玉米價格的常態,小麥在飼料替代中的優勢也將難以保持。另外,政策性小麥和稻谷拍賣暫未啟動,在生豬養殖效益好轉的形勢下,更有利于飼料原料需求向玉米回歸。(原文刊登于2021年11月25日糧油市場報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