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東北地區再次迎來強降雪天氣,不利于稻谷的購銷。據監測點反映,部分加工企業停工停產,貿易商也暫停收購新糧,同時雨雪天氣也導致道路結冰、高速封閉,收購進度將有所放緩。
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11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中晚秈稻1529.7萬噸,同比增加13.1萬噸,收購進度同比偏快。其中,最低收購價中晚秈稻收購52.7萬噸,而去年因價格較高,未啟動中晚秈稻托市收購。今年湘鄂兩省11月3日啟動托市,恰逢居民集中采購大米,進而帶動稻谷價格回升至托市收購價以上,因此,最低收購價收購無量。
東北強降雪不利于稻谷購銷
中儲糧集團黑龍江分公司公布2021年第二批最低收購價稻谷收儲資格庫點75家,第一批已公布的4家庫點又新增倉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統計,截至11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粳稻840.2萬噸,同比增加50.3萬噸;其中最低收購價粳稻收購57.3萬噸,同比增加57.3萬噸,收購進度同比偏快。
11月24日,黑龍江雞西國標三等圓粒粳稻收購價2640元/噸,國標二級圓粒粳米出廠價3680元/噸,長粒粳稻收購價2700元/噸,長粒粳米出廠價38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吉林德惠新季超級稻收購價2900元/噸,周環比上漲20元/噸,月環比上漲140元/噸;超級稻米出廠價4120元/噸,周環比持平,月環比上漲20元/噸。
本周,東北地區再次迎來強降雪天氣,不利于稻谷購銷。據監測點反映,部分加工企業停工停產,貿易商也暫停收購新糧,同時雨雪天氣也將導致道路結冰、高速封閉,制約農戶售糧進度及企業外銷數量,近期收購進度將有所放緩。預計后期普通稻價格將以穩為主,圍繞托市收購價上下波動,優質稻價格穩中偏強。
多重因素導致中晚秈稻價漲
本周,中晚秈稻市場購銷基本恢復平穩,主產區收購價格小幅上漲。11月24日,湖北“豐兩優”中晚秈稻收購價2680元/噸,周環比回升20元/噸;安徽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600元/噸,回升80元/噸;江西“黃華占”稻谷收購價2640元/噸,周環比上漲40元/噸;湖南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600元/噸,周環比持平。
近期,中晚秈稻市場價格回升,系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托市收購啟動提振市場信心,價格受到支撐;其次,11月上旬部分地區居民集中采購大米,引發一波稻谷購銷小高潮。
湖北地區反映,當前農戶手中余糧不多是收購價格走高的主要原因;安徽地區反映,近期糧食入庫質量檢查較嚴,推動優質稻谷價格走高。
11月24日,江西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3800~3840元/噸,安徽3800元/噸,周環比回升140元/噸;湖北“豐兩優”中晚秈米出廠價3960元/噸,湖南普通中晚秈米3900元/噸,均持平。
南北粳米價差有望繼續擴大
近期,國內稻米市場供應充裕,市場運行平穩,粳稻市場保持“南強北弱”態勢,南北粳米價差同比由負轉正。黑龍江佳木斯加工企業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640元/噸,江蘇南京加工企業普通粳稻收購價2780元/噸,南北粳稻價差140元/噸,與上周持平;上年同期,黑龍江佳木斯加工企業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660元/噸,江蘇南京加工企業普通粳稻收購價2790元/噸,南北粳稻價差為130元/噸。
11月底,黑龍江佳木斯普通圓粒大米出廠價3680元/噸,同比下降200元/噸;江蘇南京加工企業普通粳米出廠價3800元/噸,同比下降40元/噸。南北粳米價差120元/噸,比去年同期擴大160元/噸。
預計后期南北粳米價差將繼續保持正值,并有可能繼續擴大。首先,今年東北稻谷整體豐收,市場糧源充足,但消費需求清淡,整體呈現供大于求格局,價格不具備大漲基礎;相比較而言,今年江蘇產區收獲前期遭遇連陰雨天氣,影響稻谷產量和品質,同時出米率有所下降,質量較好的優質大米價格堅挺。其次,南方粳稻產區毗鄰銷區,在運輸距離上更具優勢,臨近年末,東北火車運力相對緊張,汽運價格走高導致運費上漲,而且雨雪天氣頻發,東北粳米南下入關數量受到限制,因此市場對南方粳稻需求增強,南北粳米價差有望保持擴大態勢。
銷區市場大米價格穩中有升
本周,稻米市場價格以穩為主,部分地區價格小幅上漲。北京市場國標三級東北大米批發價4520元/噸,周環比持平。上海市場優質江蘇粳米批發價4580元/噸,普通安徽粳米41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杭州市場黑龍江產國標一級圓粒大米批發價5100元/噸,黑龍江產國標一級長粒大米60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江蘇產一級粳米4360元/噸,上漲20元/噸;安徽產國標二級普通粳米4260元/噸,安徽產國標二級晚秈米4260元/噸,均持平。福州市場江蘇產一級粳米批發價4400元/噸,安徽產一級晚秈米4200元/噸,國標三級普通東北大米4680元/噸,周環比均上漲40元/噸。
國內銷區市場大米銷售基本恢復平穩,表現出“量跌價穩”特征。前期的集中采購透支了后市行情,目前市場走貨量較前期大幅回落,價格沖高回落后企穩,部分地區出現回升跡象。臨近年末,居民備貨心態逐步顯現,對市場的支撐漸有起色,預計短期內大米價格將以穩為主。部分地區對優質稻米仍存在剛性消費需求,價格較為堅挺。
未來5年進口東盟大米或增
海關總署統計,2021年1月至10月我國累計出口大米204萬噸,同比減少6萬噸,減幅1.9%,2020年全年出口量為230萬噸;1月至10月累計進口大米390萬噸,同比增加206萬噸,增幅111.9%,2020年全年進口量為296萬噸。
分品種看,我國進口大米仍以碎米為主。10月份我國進口長粒米碎米數量最多,為17萬噸;其次是長粒米精米,為12.5萬噸。10月份共進口碎米(包括長粒米碎米和中短粒米碎米)18萬噸,占全月進口數量的57.3%;1月至10月累計進口碎米203.8萬噸,同比增加137.1萬噸,增幅205.5%,在同期大米進口中占比達52.3%。
印度仍是我國大米進口最大來源國。10月份我國自印度進口大米8萬噸,基本全是碎米,占全月進口量的25.5%;其次為越南(7.6萬噸)、泰國(6.5萬噸)、巴基斯坦(3.1萬噸)、緬甸(2.9萬噸),占比分別為24.1%、20.9%、10%、9.1%。1月至10月我國共進口印度大米93.1萬噸,占比23.9%;其次為越南(89.4萬噸)、巴基斯坦(70.6萬噸)、緬甸(63萬噸)。
11月22日,習近平主席以視頻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發表題為《命運與共共建家園》的重要講話,特別提到,在未來5年力爭從東盟進口1500億美元農產品。近年來,我國自東盟國家進口農產品連年增長,可以預見,未來5年我國自東盟國家進口大米數量有望增加。(糧油市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