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內黃縣馬上鄉的蔬菜基地里,人頭攢動,一派豐收的景象,當地4000余畝成熟的白蘿卜新鮮上市。11月14日一大早,薄薄的霧氣中,馬上鄉李石村村民劉林學就組織人員收獲自家的白蘿卜。
“今年的蘿卜雖然受前期雨水影響,但還是豐收了,市場行情也不錯,每畝地比往年能多賣五六百元,我今年種了7畝,估計能賣兩萬六七千元。”劉林學一邊拔蘿卜,一邊高興地說。
今年秋季的持續降雨,給內黃縣的白蘿卜生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影響被降到了最低限度,雖然總產量較往年略有減少,但旺盛的市場需求拉動了白蘿卜的價格上漲,這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增收的喜悅。
“俺們村種植白蘿卜有十五六年的歷史了,由于地質沙軟,種出來的白蘿卜光澤好、耐儲存,口感也不錯,今年全村大概種了1700畝,僅這一季就能為群眾帶來600多萬元的收益。”李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海林說。
近年來,馬上鄉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的發展,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進行大力扶持,先后扶持、引導成立了31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并組織7個由專業技術人員和黨員干部組成的流動小分隊,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目前,該鄉的4000余畝白蘿卜成熟上市,吸引了鄭州、上海、武漢、邯鄲等地的客商前來采購。
“現在每天發往外地的白蘿卜大概有200噸,交易金額40多萬元,這一季,銷售總量大概有4000噸,交易額有望達到900萬元。”馬上鄉小黃灘村支部委員王保雙說。
據馬上鄉紀委書記段永杰介紹,今年,該鄉種植白蘿卜4000余畝,總產3000多萬斤,僅此一項,就可為當地群眾帶來2500余萬元的經濟收入。(記者秦名芳通訊員劉超張偉民)













